首页 > 直击两会 
 
全国政协委员蓝闽波:建议试点建设河网环境数据观测站 推进我国生态治理
2017-3-7 10:16:20

  我国河网环境的污染和持续恶化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人民的生活,群众对此保持高度关切。正在北京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金山科技园管委会主任蓝闽波提案指出:“可在国外经验基础上利用大数据应用技术,试点建设河网环境数据观测站,成功后向全国推广并形成数据互通互联。”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已开始高度重视生态环境治理,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将“天蓝”、“水绿”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蓝闽波坦言,前几年由于在以GDP为导向的考核引导下,各级政府更关心如何提高GDP而疏于对环境的维护,导致全国河网出现严重污染的程度触目惊心。

  然而,随着严格的环境管理政策的不断出台,也陆续出现了大量通畅水清的水系网络。仅以上海为例,2016年就完成了155公里河道整治、3048公里中小河道疏浚,在此基础上,也进一步推动了长三角区域水污染联防联控,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蓝闽波委员表示:“从建设长效的管理机制来看,科学地发现污染源、分析产生污染的原因、观测治理效果、有针对性地提出精准治理方案等都需要建立长期、稳定的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监控观测数据。”实际上,水污染的来源除人为因素以外,还有受自然、环境和气候等多种原因产生的污染,这些污染的形成机制又极为复杂。大数据应用技术的出现,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新的工具。

  据蓝闽波介绍,开展以大数据应用为手段的基于河网环境污染为对象的“观测站”的建设,可认为是国家开展从严治理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也可充分利用分布的检测点加以互通互联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且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推广到大气等领域加以运用。蓝闽波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选择主要河道先进行试点,成功以后在全国联网推广

  数据观测站一般需要几个部分组成:数据获取侧,即感知部分;数据通讯侧,即数据的传输通讯;数据处理侧,即数据存储、挖掘和分析处理;数据观测侧,即数据的可视化。其中,涉及传感、数据分析软件和可视化等关键技术。可以通过重大项目攻关或国际合作,建立地区(未来可以跨区域)的河道观测沉浸式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平台,可以支持大数据分析过程的认知模型开发、大规模高维数据的信息可视化技术应用,提供河道污染分析、预测,以及精准治理的数据共享平台。

  2、运行模式设想

  “数据观测站”本身具有两种属性。一是作为科学观测站,它属于科研设施,如同各种野外观测站一样,提供环境治理各种技术需要的数据支撑,是一种公益性的平台。二是具备对河道进行监测和管理的作用,可为政府部门提供数据和决策的功能,又是一个公共管理的平台。为此,该“数据观测站”以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选择第三方机构进行开发、运行;而政府资金的投入主要用于“数据观测站”的示范应用、部分运维经费;运维方通过服务以及衍生的技术转化,合理收取费用用于运行补贴。

来源:央广网 作者:吴善阳 唐奇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