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直击两会 
 
农工党上海市委呼吁:家庭医生来了 分级诊疗还远吗?
2018/1/24 11:01:09

  上海作为全国率先开展家庭医生制度改革的城市,已经开始“啃”分级诊疗这块硬骨头了。喊了十多年的分级诊疗,这次能突破吗?能否把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基本诊疗疏散到社区,缓解大医院人满为患、不堪重负的情况,让大医院腾出手来看大病、解顽症?

  所谓分级诊疗制度,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鼓励常见病、多发病患者首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实现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

  2017年上海发布的“健康上海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建立以家庭医生为基础的分级诊疗体系,到2030年,形成成熟定型的分级诊疗体系,家庭医生成为居民健康和卫生经费的守门人。

  

  图片:农工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政协委员 陈芳源

  对此,今年上海两会期间,农工党上海市委提交《关于加快出台本市分级诊疗改革相关配套政策设计的建议》,希望明确牵头部门,把关键的控制指标及配套政策加快出台。如,引导大医院“舍得放”的政策、引导供方患方的医保配套政策和引导社会办医参与的政策。

  分级诊疗成功关键:愿意去、愿意放、接得住

  提案称,新一轮医改以来,上海已经率先在推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构建医疗联合体等方面探索多年,引导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积累了有益经验。借此契机,患者“愿意去”、大医院“愿意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得住”将越来越成为可能。

  经过农工党上海市委调研发现,在上海,家庭医生制度的广覆盖,患者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认同感和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在增强,患者“愿意去”具备了条件。

  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导向正在发生根本转变,更加突出核心技术能力,使得大数据支撑下的定量科学评价公立医院的服务能力成为一种可能。大的公立医院将不得不转变发展方式,做强核心技术,提升内涵发展,使得“大医院愿意放”也具备了基础。

  推广“互联网+”服务鼓励社会办医加入

  农工党上海市委建议,依托市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将以病种组合指数为核心的评价体系作为市级三甲综合性医院服务能力考核的唯一标准,引导大医院不得不“下转”一般病源,寻找“含金量”更高的疑难重症。目前,个别敏锐的医院已经开始着手转型。

  此外,他们还建议,大力推动“互联网+分级诊疗”服务模式,鼓励医联体上下依托各类远程视频系统,包括各类移动端,实现上下级医疗机构之间,以及上级医生与病患之间的实时咨询会诊,各类检验检查结果随时调阅,并允许线上咨询会诊收取费用,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把更多的一般病源留住,疑难复杂病患上转。目前外地已有成熟模式。技术上完全成熟,关键要各方共赢。

  探索医保报销方式调整,引导患方愿意去基层,也是农工党上海市委提出的建议之一。在“1+1+1”组合签约后,如果在选中的医疗机构内看病,要给予额外的报销奖励,一定要让遵从诊疗秩序的居民有获得感。

  在他们看来,分级诊疗改革不能成为公立医疗服务体系的内部“闭环”,必须本着公平开放的心态,鼓励社会办医加入,,鼓励健康或者亚健康人群甚至某个专病人群与社会办医疗机构签约,提供多层次多元化的家庭医生服务。

  

中国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员会版权所有,东方网制作。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