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直击两会 
 
农工党上海市委:完善公共场所AED配置,提升院前急救能力
2018/1/24 11:02:51

  在业内,对于心源性猝死的拯救一直有“黄金四分钟”的说法。早期实施心肺复苏供给大脑心脏基础血流,同时早期使用AED(自动体外除颤仪)电击除颤夺回窦房结对心脏的控制权,才是心脏骤停急救存活的关键。

  农工党上海市委在提案中指出,上海市已于2015年9月启动在公共场所设置AED项目,至今已设置AED共计600多台,遍及本市16个区。但该项目启动至今,市民对AED的知晓率并不高,市民中了解AED且能掌握其使用方法的人很少,目前上海的社会急救技能普及率依然较低。

  对此,农工党上海市委在2018年上海两会期间递交了《关于完善上海市公共场所AED配置,提升院前急救能力的建议》的提案。他们建议上海相关部门能制定相应的AED设备配置规定以及推广计划,分类分批逐步扩大急救培训的覆盖面,同时也建议将社区医院纳入心脏骤停的抢救环节,以此缩短急救半径和急救呼叫反应时间。

  医疗急救培训覆盖面不足

  在这份提案中,农工党上海市委指出了当前上海在院前急救领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AED设备安装受到阻碍。首先,目前AED设备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三块:企业的实物捐赠、政府的财政资金、红十字会所获得的非定向捐赠资金。从资金的投入方面来说,政府的投入占比还是非常有限的;其次是场地,由于没有硬性规定,许多符合AED设置条件的单位对此缺乏兴趣,仅有部分公共场所愿意安装AED并培训相应人员。即使有些单位安装了AED设备,遇到紧急情况无法做到及时使用。

  农工党上海市委还认为,公众医疗急救意识仍然薄弱。普通民众不会医疗急救,也不敢医疗急救。公共部门和国企对于培养员工急救能力的意识非常不理想,长久以来,非医务人员从事院前医疗急救没有相应免责条款,导致社会公众实施抢救存在极大顾虑。《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已于2016年11月1日正式实施,在现阶段宣传力度还有待加强。很多市民仅仅是知道《条例》而已,对于其中的重点内容还需要依靠媒体多渠道解释和推广。

  其次,医疗急救培训覆盖面不足。美国的急救培训普及率是25%,法国是40%,德国更是高达80%。近年来,上海市红十字会每年的培训人数约为3万人,相对于本市2000多万的常住人口来说,普及率还是相当低的。也有一些社会机构、基金会和社团组织也在开展该方面的培训,但是培训效果有待评估。

  农工党上海市委在提案中提出,当前医疗急救网络响应速度尚需提高。上海已经成为国际化大都市,随着老龄化社会的高速发展,人口总数越来越多,人们对院前急救需求日益增多,同时交通压力越来越大,如何保证急救车辆和急救人员能够迅速赶到救治现场,依旧是个难题。

  建议制定AED设备配置规定

  如何完善上海市公共场所AED配置,提升院前急救能力?农工党上海市委建议,上海市卫计委结合上海市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AED设备配置规定,同时建议由上海市卫计委牵头,连同红十字会、应急办等政府部门共同参与,制定上海AED推广计划,设立专项财政资金,多部门共同组织实施AED设备推广工作,分不同阶段完成资金规划、配置数量、培训体系、认证体系等各方面建设。此外,也鼓励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投入,特别是发挥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慈善机构的作用,购置AED设备投放在商务楼宇中,并定期进行维护。值得注意的是,在AED设备的推广过程中,不是以纯粹的数量增长为目标,而是应该以实际效用为目标,尽可能投放在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

  为进一步普及急救培训覆盖面,农工党上海市委建议,上海可从以下几类人员做起,逐步探索扩大急救培训覆盖面的做法:分批对在职的机关员工、国有企事业单位员工、警察、教师等公职人员开展急救培训;对人员流动性较大的公共场所――如机场、火车站、地铁站、体育馆等――工作人员强制性地进行急救培训,并定期参加两年一次的复训;对申请机动车驾驶证的市民,要求参加急救培训后才能获得驾驶证;通过资质认证或适当补贴等办法,利用社会团体吸引公众参加急救培训。

  农工党上海市委同时在提案中建议,将社区医院纳入心脏骤停的抢救环节,在各社区医院和社区医疗点都配置一定数量的AED设备,当周边的公共场所区域发生心脏骤停病例的时候,及时通知社区的全科医生携带AED设备驾驭非机动车及时赶往抢救现场实施抢救,等候救护车的抵达,实现医务人员和少量急救设备和药品的快速投送,缩短急救半径和急救呼叫反应时间。

  此外,他们还建议与文明办合作培养社区急救志愿者,由政府出资组织参加培训,争取在5年内培养出一批合格的志愿者,并通过志愿者向大众普及公共急救基本知识,更大范围地扩大心血管疾病等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筛查与干预的广度、深度。

  

中国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员会版权所有,东方网制作。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