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直击两会 
 
农工党上海市委:建议实施护士区域注册,培育多方共赢、分工明确的服务生态体系
2020/1/10 15:42:51

  编者按:1月14日,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即将开幕。农工党上海市委拟向大会提交数件集体提案与发言。

  网上下单、护理上门――2019年7月15日,上海市卫健委颁发《上海市“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长宁、普陀等区作为试点区,先期展开了探索。半年过去了,这一服务究竟达到了预期吗?

  农工党上海市委经过调研发现,现有“互联网+护理服务”存在政府为主导的区域化推进和医院为主导的院外延伸护理两种实现路径,政府为主导的区域化推进路径在区域服务协同方面优势突出、服务人群覆盖较广,而对区域信息共享要求较高。医院为主导的院外延伸护理路径专科护理服务特色突出,但对上门护理人员资格能力要求较高。

  在实际操作中,上海16个区护理需求、信息化基础差异较小,但护理资源不平衡程度较高,例如松江、青浦、奉贤3区均低于世行标准、黄浦区则远高于世行标准。

  从使用方来说,与家庭病床、长期护理两种制度所涉及的居家护理形式相比,“互联网+护理服务”对于服务主体、服务人员、服务内容准入的要求更高,费用是以个人自费为主。

  从供给方而言,与传统院内业务、院外业务相比,“互联网+护理服务”业务琐碎、繁杂,现有医疗卫生专业人员、行政管理人员,没有专门人员队伍对应,需要社会第三方运营。

  农工党上海市委为此提出六点建议:

  第一,立足实施环境基础,各区县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实现路径。

  建议护理资源较少的区域,如松江、青浦、奉贤,采用政府为主导的区域化推进实现路径,实现区域服务资源共享协同、资源利用最大化,弥补服务资源不足;护士资源充足、专科服务能力强的区域,如黄浦、徐汇等区,可采用医院为主导的院外延伸护理实现路径,各医院根据各自专科特色,针对本院出院患者开展有专科特色的院外延伸服务。

  第二,加强制度统筹设计,实现不同形态居家护理的业务融合。

  建议将“互联网+护理服务”与上海现有家庭病床、长期护理衔接,允许“互联网+护理服务”纳入家庭病床、长期护理等服务项目,并享受与之相对应的费用报销待遇。

  第三,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构建第三方合作服务运营机制。

  第四,培育多方共赢、分工明确的服务生态体系。

  打造“互联网+护理服务”生态体系,明确卫健委、护理学会、医院、护士、医保、商保、居民、运营方等不同责任主体定位与职能分工。

  第五,构建“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护理供给体系。

  建议不同级别机构建立有效护理协作机制,对于同一病人、不同康复阶段的护理服务,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支撑护理信息实时动态共享,实现“以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衔接、全程化一体化。

  第六,完善配套政策保障,创建可持续发展运行环境。

  建议上海实施护士区域注册,即护士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任一家医疗卫生机构执业注册后,执业注册全市有效,且可同时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多个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同时,完善“互联网+护理服务”上门护理服务所需信息共享业务规范、数据规范、共享机制。

来源:周到 作者:李芹   

中国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员会版权所有,东方网制作。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