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直击两会 
 
农工党上海市委: 长护险机构应购买专业医护服务
2020/1/15 14:54:18

  社区是医养融合的最佳场景,试点刚满两年的长护险毫无疑问是最佳发力点。然而,有一个现象引发了农工党上海市委的关注:自2018年初开展试点以来,申请生活照料类服务项目的老人多,而申请医疗护理类服务项目的少。这是否能代表老人的真实需求?农工党上海市委组织力量进行调研,发现生活照料类服务“红火”之后的复杂原因,并形成了一份聚焦长护险试点的集体提案。

  提案执笔人陈芳源表示,不同条线、部门推行的政策覆盖人群重叠,是一个重要原因。“一些对专业医疗服务有需求的老人通过‘家庭病床’项目已经享受到了医疗服务,他们申请长护险,主要解决的就是生活照料类问题。”陈芳源认为,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数据尚未完全打通,未形成共享机制;如果后台系统能精准调取某位老人享受到的所有政策,再筛去重复部分,就可以让有限的资源覆盖至更广泛的人群。

  长护险服务提供机构本身专业医疗素养不足也是原因之一。在长护险服务这一“新兴市场”,规则和秩序仍有待建立。眼下,大多数长护险服务人员流动性大、医疗专业素养不高,行业薪酬也不足以吸引专业护理人员进入,从而使得老人们常常“不敢申请”这些医疗服务项目。曾在医疗系统工作了30余年的陈芳源十分清楚15项常用临床护理项目的护理难度:单拿“拔尿管”来说,一不小心就会造成二次感染,只有受过专业训练的护理人员才能胜任。

  为提升长护险医疗项目吸引力,陈芳源建议,长护险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应当共同探索生活照料、居家医疗、护理以及康复等多模式合作,“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与此同时,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应遵循“就近原则”,让签约医生更了解老人病况,给出最佳治疗方案。陈芳源同时表示,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封顶绩效制度,新增工作量并不能转化为绩效;为了鼓励更多医生、护士加入长护险服务行列,她建议探索长护险机构购买专业医护服务,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多点执业方式领取报酬,“这一举措可以发挥医护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也将促进健康服务业多元发展”。

来源:文汇报 作者:王嘉旖   

中国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员会版权所有,东方网制作。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