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直击两会 
 
寿子琪 | 沿江湿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全力支持复工复产
2020/5/27 15:33:28

  寿子琪建议:沿江湿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

  “当前,长江大保护的整体形势依然严峻,流域内地区间发展以及发展各领域与生态环保之间不协调不平衡仍然突出,流域整体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依然任重道远。”长江大保护历年来都是代表们关心的话题,上海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中央常委、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寿子琪再次聚焦这一话题。他表示,目前,共抓长江大保护的战略格局已经基本形成,但是整体形势依然严峻。为此,他建议,持之以恒地强化保护的系统性、整体性、功能性,统筹落实源头防治、生态扩容、协同保护和科学评价。

  长江大保护的“源头防治”要做好三道“数学题”,寿子琪将其概括为:污染“减法”、生态“加法”、高质量发展“乘法”,重在落实各地区、各部门的责任,率先实现产业发展、城镇建设、交通航运等各领域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变;“生态扩容”,既要加快恢复自然生态,又要增强废水、垃圾等处置能力,提升环境承载能力,为绿色高质量发展拓展生态容量;“协同保护”,要以水源安全、水质改善、水生态恢复为重点,强化水岸协同、上下游协同、部委协同和部省协同,打造全覆盖、综合性的共保体系;“科学评价”,是要整合各方资源,建立科学、动态、持续的监测评价体系,反映共保成效、揭示突出问题、支持系统规划和精准施策。

  寿子琪首先聚焦的是“沿江湿地”,而这和岸线的开发利用直接相关。“长江中下游岸线利用率从1995年的9.9%增至2013年25.8%,岸线的开发利用侵占了大量的沿江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导致沿江湿地面积缩减、破碎化加剧,严重制约了长江生境的持续改善。”虽然近年来各地在岸线整治上花了很大功夫,但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还要加大力度,对此,他建议,强化沿江湿地等重点生态系统的统筹构建,优化空间布局,落实“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切实保住和有序腾出生态空间,减少人为干扰,加快自然恢复。

  长江大保护离不开“协同”两字。寿子琪说,当前,水利、生态环境部门分别建立了水文(水质)、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体系,上海水务、生态环境部门还联手国家相关流域、海事、海洋管理机构在长江口构建了“一网47站”的联合监测体系,但要做到“协同”,就要推动信息共享。“当前最紧迫的是将生态环境部门的沿江干支流水环境和水源地监测信息、交通部门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和危化品运输信息、水利部门的水文和水资源调度信息等有效整合,并在沿江各地实现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共享和应用。”在他看来,这一平台的构建,有助于长江沿线及时有效应对环境风险事故,保障水源地安全和生态安全,也有利于加强常态监管和协调调度,进一步落实共抓大保护的各方责任。

  “长江口处在流域末端,生物物种最丰富、生态系统最敏感,其生态系统演变既能综合反映长江流域的整体变化,国外经过长期研究积累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生态评价方法,而国内还缺少公认的、权威的河口生态评价体系。”在科学评价方面,寿子琪建议,借鉴国外河口海湾生态评价和共保经验,研究构建专门针对长江口的生态综合评价体系,同时,加强部省联动、省际联动,整合长江口现有生态环境监测布点,优化监测指标和频次,开展长期跟踪评估,系统综合反映长江大保护的实际成效。

  寿子琪建议:全力支持复工复产,推动高质量发展

  来到北京参加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中央常委、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寿子琪再次提到了这个话题,那就是在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帮助企业复工复产

  “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市、区生态环境部门要进一步强化主动服务意识,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环保技术和政策支撑,积极帮助解决难点、堵点问题。”寿子琪说。

  在宝钢股份宝山基地调研,是上海市生态环境系统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大走访,主动强化服务意识,帮助企业复工复产的具体举措之一。寿子琪介绍说,全市系统已经累计现场指导复工复产企业5600余户次,帮助解决生态环保类问题422件。

  全力支持抗疫相关产业发展,进一步扩大环评豁免和环评告知承诺以及畅通政府服务,实现行政审批全程网办、现场检查云踏勘、审查评估在线办理……疫情发生以来,在严守生态环境底线的同时,上海市生态环境局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帮助企业复工复产。

  在这个过程中,寿子琪特别提到了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与市司法局联合印发的《生态环境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清单》。

  《免罚清单》于5月1日起实施,在上海市生态环境领域尚属首次。在通过对历年处罚情况的分析、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后,《免罚清单》对涉及建设项目、大气、固体废物、噪声、环境管理5个具体生态环境领域共11项轻微违法行为做出了免罚规定。

  “这将充分发挥企业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引导企业主动守法,也是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水平的工作指引。”寿子琪表示,特别是面对今年疫情防控的新情况,一方面抓生态环境保护,严格执法;另一方面要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围绕“抓环保、促发展、惠民生”理念,助力企业复产复工,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除了帮助企业复工复产,持续推动改革创新,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上海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另一道“必答题”。

  过去一年,上海市各领域绿色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在产业领域,全市实施产业结构调整项目1081项、重点区域(专项)8个,加快培育经济新动能;

  在能源领域,严控钢铁、石化工业用煤,重点用煤企业煤炭消费总量同比下降3.3%;

  在交通领域,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30.2万辆,充换电设施超过27.7万个;

  在生态领域,新建林地11.3万亩、绿地1321公顷、城市绿道210.1公里、立体绿化40.6万平方米;

  在农业农村领域,主要农作物秸秆利用率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都达到96%以上。

  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环境高水平保护,对于2020年的工作,寿子琪又介绍了“一揽子”计划。

  比如加快推进桃浦、南大、吴淞、吴泾、高桥等区域整体转型升级,启动实施产业结构调整项目800项,完成低效建设用地减量15平方公里。持续控制钢铁、石化等重点行业用煤,推进闵行燃机等清洁能源项目建设。持续推广新能源汽车,新增纯电动出租车5000辆,中心城区公交车基本实现新能源化,推进充电示范站和充电配套设施建设。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拓展城乡生态空间,加快生态廊道建设,新建林地7万亩、绿地1200公顷、城市绿道200公里、立体绿化40万立方米等。

  深化“放管服”改革,为临港新片区发展助力减负

  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按照相关规划,到2025年,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将建立比较成熟的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制度体系,打造一批更高开放度的功能型平台,集聚一批世界一流企业,区域创造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经济实力和经济总量大幅跃升。

  这个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将发挥什么作用?

  “我们将深化‘放管服’改革举措,进一步优化临港新片区的环境管理,为企业经营管理松绑减负,同时守牢生态环境质量的底线,推动区域绿色高质量发展。”寿子琪说。

  比如,拟实行环评与排污许可的“两证合一”、创新区域污染物总量管理模式、建立重大项目的审批绿色通道机制等。

  “在‘放’和‘服’的同时,还将进一步加大‘管’的力度。进一步完善区域环境基础设施能力,强化对不同企业的分类监管,提升新片区生态环境监测监管能力水平,确保新片区生态空间只增不减等举措。”寿子琪说。

来源:上海农工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