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聚焦两会 
 
全市“医保联网”养老院不足两成
2013-1-27 15:58:28
  已入住公办养老院8年的刘阿婆过了下个月就满80岁,她说自己没别的心事,最忧虑的是“以后怎么办”?她口中的“以后”指的是自己生活不能自理或头脑糊涂的那天,会不会被养老院“劝退”?

  “阿拉以后怎么办”,这是记者日前走访多家养老院后得知的老人心中最大的困惑和忧虑。目前,上海老人面临的养老之困,已经从单纯的养老院“一床难求”,转变为最期盼能入住护理型养老院。记者昨日从市政协委员、市民政局局长马伊里处获悉:本市医保联网的养老院约有80家,不足养老院总数两成。

  申城“养老难题”升温成为今年“两会”的最热话题之一,不少政协委员递交提案多角度献策。

  【记者调查】

  养老院医院两头跑很累

  上午8点,84岁的姚阿婆早早收拾整齐,戴好口罩和针织帽,走出新长征福利院。“又要去配药啊?”养老院保安笑着跟她打招呼,姚阿婆一边晃了晃出门证,一边回头向记者诉苦:“我们是两点一线,养老院医院往返跑,一个月要配几次药,真的很吃力,要是养老院能配药就好了。”

  新长征福利院的院长归全福告诉记者,该院180位入住老人中,像姚阿婆这样经常两头跑的现象很普遍。“我们养老院里有医务室,但保健医生只负责给老人量血压,观察老人身体有否异常,配药、打针、吊针这些,还是需要老人去医院。”

  能跑能动的老人尚可“两头跑”,失智失能老人怎么办?“只能家属代劳。我们发现药快没了就提前通知家属去配。”养老院护理人员说,“最怕遇上不负责的家属,电话里说知道了,回头没有任何动静。”

  在记者探访的多家养老院中,老人反映最迫切的需求就是:养老院能不能刷医保卡、小毛小病能否直接在养老院诊治,免去奔波之苦。

  医保联网后,小病养老院看

  目前普陀区社会福利院是该区惟一一家实现“医保联网”的公办养老院。由于紧挨着长风公园,记者向公园里晨练的老人打听该养老院情况,老人们就纷纷围上来,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我们都登记排队呢……”

  “价格跟外面比便宜多了,不到两千元。”

  “能刷医保卡,很好的!”

  随后记者来到该养老院实地探访,78岁的蔡杏菊阿婆告诉记者,和别家养老院比,小毛小病直接就可以在该养老院诊治。“如果要吊针,第一针要到医院吊,之后就可以拿回养老院吊,不用每天跑。”

  养老院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证实:该院已配备4名具有“两证”的医生,且有护士、药剂师等,在软硬件等方面都达到卫生部门对于内设医疗机构的标准,实现了“医保联网”,养老院自己也配备了一些基本药物。不过,还是有不少老人向记者反映:“目前养老院配备的药物种类比较单一,能否再丰富一些常见慢性病的药品种类,尽量让我们少跑几趟医院。”

  担忧未来“住不进护理院”

  多家公办养老院的负责人向记者坦言:“护工人数少,护理能力有限,而目前越来越多排队等床位的都是失智失能老人,我们也很头疼。”

  一方面是高龄老人、失智失能老人“挤破头”要住进养老院,一方面是养老院“护工荒”、“医生荒”,人手和护理能力跟不上。

  住了8年养老院的刘阿婆说:“没什么其他心愿,就是希望万一生活不能自理、脑子糊涂时,不会被踢出养老院。如果住不进护理院,养老院也不肯收,那让我去哪儿?”

  刘阿婆和身边的老人们问记者:“能不能帮我们呼吁呼吁,养老院护理人员多一点,护理院再多开一点?”

  医保联网养老院约80家

  昨日,市政协委员、市民政局局长马伊里向记者证实,目前本市共有630多家养老院,“医保联网”的养老院大约在80家左右。按照这一比例计算,意味着全市“医保联网”的养老院不足两成,大约占总数的12.6%左右。

  “简单而言,要实现医保联网,养老院必须首先达到卫生部门规定的内设医疗机构标准,从医生、护士配备数量、资质等,到卫生室面积等方面都要达到标准。”浦东新区民政局福利和老龄工作处处长周根兆告诉记者,许多养老院往往卡在招不到具有资质的医生、护士上。为此,浦东新区为了扶持更多养老机构能够达标实现“医保联网”,在前期通过一定的财政补贴扶持养老院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目前浦东共有131家养老机构,有30多家实现‘医保联网’,达到22%。”

  目前,养老院普遍面临“三紧缺”,护工、医生、护士等岗位是院长头疼的问题,尤其是公办养老院,这些岗位薪酬大多在2000―3000元左右。“连小区里外地保洁阿姨听到这个工资也不肯到养老院当护工,更别说地段医院的医生到养老院来。”甘泉街道某公办养老院负责人透露,目前最愁的就是找护工,“上海必须建立护工培训基地,让养老院护工有来源。”

  【委员支招】

  允许护理人员多点执业

  市政协委员、市第六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许燕玲在此次“两会”上递交了一份名为《关于护理人员在本市多点执业的建议》的提案。

  “按照目前上海市卫生局对护理人员执业管理规定,所有从事护理工作的专业人员,必须在相应的工作地点办理执业注册,若进入家庭照护,则要承担违反规定的法律责任。一方面,每年有一定数量的护士学校毕业生和外地来沪护理专业人员待业;另一方面,家庭护理人员奇缺,百姓期待有专业能力的人员而非花费资源和人力去培训保姆。”

  许燕玲建议,允许持有本市执业注册的护理人员进入家庭,从事专业护理工作,并配套出台护理人员从事家庭护理的相关收费标准。

  多元发展护理型养老院实行公共轮候制

  农工党上海市委在今年“两会”递交的提案《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居家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建议》中指出,要依据老年人口特别是高龄老年人口数量变化、空间分布及其对护理服务的需求,增加老年护理机构或床位数量,多元化发展护理型养老院或老年护理院。

  提案还建议,在养老设施供给总体不足的情况下,对入住养老院的老人实行公共轮候制度。公共轮候制度实行市级统筹,专业机构统一对申请者进行身体状况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需求在全市范围内就近选择合适的养老机构入住。

  建议引入智能健康监护预防控制慢性病

  来自民革上海市委递交的提案《关于社区老人健康监护管理模式创新的建议》让人耳目一新。

  据分析,城市老龄化使国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下降,中国已成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率较高的国家,每年用于慢性病治疗的费用达到卫生支出的68%左右,而老年人慢性病又占43.8%,且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现行的老年人公共卫生服务和近年试行的家庭医生服务将难以满足广大老年人的医疗保健需求。

  民革市委组织来自浦东经信委、卫生局、民政局、塘桥社区服务中心、第三方健康服务机构及有关专家等管理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共计八个单位十几名成员,历时半年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在试点示范社区――浦东新区塘桥街道,建设“健康管理信息平台”。采用便携式“健康信息采集仪”作为技术手段,对132名患慢性病的老人进行为期半年的“健康服务管理模式对比研究”。

  根据研究结果,这种智能健康监护管理模式将远程技术与生命科学、物联网技术相融合,实现了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用设备、医疗及服务机构间的互动,除了能对社区内的慢性病分布及发病情况实时监控外,还能有效配置医护资源,确保对老年人重点健康问题实施干预,有效预防和控制主要慢性病。提案建议,主管部门在不同年龄、不同健康状况以及不同生活保障水平的老年人中逐步引入智能健康监护,并纳入本市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相应财政补贴。

  设计“时间银行”推广“以老养老”

  今天你60岁,作为志愿者帮助照料80岁老人累积30小时,若干年后你需要养老服务帮助时,就能获得等量的服务时间。这种“以老养老”的社区养老新模式,在市政协委员周荣看来,应当大力推广。

  周荣分析:“60岁及以上和80岁及以上的老人之比差不多是1.5:1。如果能让60岁及以上“年轻”的老人去照顾80岁及以上的老人,基本能做到自给自足。事实上,大部分60岁及以上老人在退休后,还是有余力的。不仅能照顾自己,还能照顾他人。”

  周荣在提案中指出,建议通过“时间银行”制度来鼓励“以老养老”。“时间银行”是世界上通行的志愿者服务激励措施,将志愿者为社区以及他人提供的服务折算成小时,储存在“时间银行”里,将来一旦需要,可以获得社区志愿机构提供的同等时间的服务,这在美国十分普遍,尤其是养老机构。

  在上海,“时间银行”难以大规模推广的原因是各个区记录都不联网,有时候甚至同一个区不同街道的记录都不能共享。一旦志愿者搬迁、工作调动,离开了原来的社区,服务记录就无法带走。但周荣表示,由于老人流动性不强,一定程度可以避免这种尴尬,因此不妨在本市几个老龄化社区试点。

  (原标题:全市“医保联网”养老院不足两成)

来源:新闻晚报 作者:陈珍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