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聚焦两会 
 
培养沪语教学人才 保护上海话从娃娃教起
2013-2-3 10:40:48
  东方网记者唐漪薇、吴桅、刘沅1月31日报道: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个丰富而又鲜活的地方文化,使中华文明繁衍千年,长盛不衰。不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市民发现,上海小囡能熟练用上海话会话的越来越少,年轻人中不少听得懂不会讲,会讲的又讲不标准。

  今年,市政协委员、上海滑稽剧团副团长钱程递交了一份题为《关于恢复上海方言生机,重在学龄前教育的建议》的提案。在接受东方网记者专访时,钱程说,“就像普及计算机一样,保护上海话、推广上海话,也要从娃娃抓起。”

  缺乏语境是孩子“不会说上海话”主因

  “上海方言作为海派文化基本载体,近年来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现在许多青年人不会说、说不好上海话。试想等他们为人父母,他们的孩子恐怕连听上海话的机会也没有了,这样几乎就等于宣告了上海方言的失传。”多年来,为守护“上海闲话”,钱程始终奔走在演艺、教育领域的第一线,他坦言,问题的症结出在现在的孩子,“打从进幼儿园开始,就失去了学习或使用方言的机会”。

  “很多孩子入园前本来会讲一点上海话,可是一进幼儿园,白天8小时就只允许讲普通话,回家后也难以逆转这种习惯;再加上亲子之间的言语交流较从前有所减少、家长更多愿意迁就孩子,宁可讲不标准的普通话,也不用上海话同孩子说话。”钱程表示,根据针对语言习的科学研究,3至6岁的学龄前儿童处于语言习得的敏感期,如果他们在这个阶段失去了学说方言的机会,再拾起来就比较费力。

  “普及上海话”要从幼儿开始教育机构有责任

  “鉴于现在上海的语言环境和十年前相比比已大不相同,仅凭解除上海话使用禁令这一手段已不足以在幼儿园重建小朋友之间自觉用上海话交际的环境。而如果只是简单地强调方言要靠家庭传承,则更是忽视了语言传承是以其社会功能为前提这一事实,同时也回避了教育机构对传承本地方言文化所应该承担的重要责任。”钱程表示,为了上海方言传承的未来,人们必须行动起来,从学龄前儿童抓起,积极地、多方面地想办法。

  根据多年研究所得的经验,钱程建议,上海首先可在公立幼儿园设立“每日沪语时段”。“每天从八小时的上学时间中抽出一个小时,让孩子们用上海话做游戏、讲故事、唱童谣,通过这些简单轻松的活动,孩子就能再潜移默化中逐渐学会,并愿意说上海话。”

  钱程表示,目前,他已经在编写沪语教材上做出了尝试,但适合学龄前儿童学习的沪语教材,需要有针对性,在方式方法和教学材料上,也和成年人的语言教学有所区分,否则便较难以取得预期效果。“我建议组织专家、学者专门编写一套适合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特点的学习上海话的教材,比如沪语游戏、故事、童谣等,寓教于乐。如果有需要,我个人和滑稽界的同事们也愿意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重视沪语教学人才培育

  说起“言传身教”,钱程坦言,重视沪上幼儿园、小学教师正确使用上海方言特别重要。如果有人问,有些老师自己也不会说上海话怎么办呢?钱程称据了解,目前这种情况“还不至于出现”。“在公立幼儿园里,一个班级通常配备三名老师:班主任、教学老师和生活老师,按照目前的师资结构比例,只要合理编配,每个班级至少保证配备一名上海籍老师还是可以做到的。”

  不过,钱程坦言,论当前的幼师队伍中可以承担起沪语教学任务的人才,确实不够多。“许多年轻老师和新上海人教职员工,自身上海话基础也较薄弱,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建议培养、储备一批沪语教学人才,学习兄弟省市,如苏州市的经验,统筹调配本市高校、戏曲曲艺院团中涉及上海方言教学方面的各种力量,安排集中培训以及一些普及性考核。”

  钱程表示,对以建好国际文化大都市为目标、倡导和谐社会氛围的上海而言,培养一批既懂得教育、又熟练掌握上海方言的人才,对城市发展来说也是有益无害的。“学习方言,能本地人更了解自己,外地人更快融入本地,无论是市民、游客还是新上海人,都能从中获得乐趣,产生幸福感,从而更热爱上海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