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聚焦两会 
 
提供更多“慢行空间”
2013-1-31 16:57:54

交通拥堵难以“宜行”人大代表提出方案

  陆家嘴金融区域没有非机动车道,可在国金中心、金茂大厦等商务楼前,自行车随处可见。既然有实际需求,为何不能开辟专门的非机动车道?地上资源越来越紧张,能否大力开发地下空间,改善步行环境,让更多人出行更为悠闲、便捷?今年两会上,不少人大代表提出,城市有必要为人提供慢生活的空间。

  骑车出行常“无路可走”

  市人大代表朱如安经常骑车上下班,从家门口的天钥桥路骑到单位中山南路,花费半小时左右。“PM2.5污染中,机动车尾气排放‘贡献’很大。我们应该鼓励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但令他苦恼的是,这一段骑下来,波折不断,“骑着骑着就没路了,要么骑到人行道上了,要不只能穿梭于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之间。”

  朱如安调查发现,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比如,陆家浜路过去比较窄,现在已经成了一条大马路,但没有专门的非机动车道;在虹桥路附近有条路,骑到路口,自行车的交通指示标识是引导到人行道上去的。”非机动车道上停着一辆辆小汽车时或是摆着摊位时,骑车人往往不得不骑在机动车道上,与速度更快的汽车“抢跑道”,或者骑上人行道,与行人“争先”,这样的场景在上海各处经常可见。

  朱如安建议,尽快制订出台道路上设置自行车、人行道专用道的科学标准;对于已建好的道路,如短期内无法改造,应采取补救措施,用隔离栏划分出自行车道、人行道。可在快速路周边的支小马路上开辟非机动车道,尽可能地给非机动车创造通行条件。新建的非机动车道,可以容纳和疏解来自周边居民区的非机动车流,对相邻主干道的非机动车也具有吸引力,可以为主干道“舒筋活血”。

  立体交通改善步行环境

  沈群慧代表更关心步行环境的建设。“上海要适当调整交通发展模式,过去我们修建了大量快速路、快速交通,现在我们要更多考虑人的感受。”她认为,要改善步行环境,比如人行道是否足够宽、是否平整、有无绿化,有无休息场所等因素,都要考虑到位,这影响着市民的出行感受,也是生活品质的体现、城市活力的反映。

  朱如安代表认为,慢行系统要与城市路网有效衔接,公交车一下来就能进入步行绿道,就可以有租自行车的地方;城市路网与慢行系统的连接处要有停车场,方便自驾车主快慢模式的切换。与城市路网的交叉点要使用下穿通道,这样慢行系统才能真正成网,不会被多头截断。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叶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