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倾听上海农工党员驰援武汉的声音?
2020-03-16 14:15  来源:上海农工党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生凌雪辉:唯独只有这个夜班,令我记忆犹新

  2月17日对于许多同事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我也不例外。因为那天早上7点我接到电话通知出征武汉,有点出乎意外,又在意料之中。当时毫不犹豫报名的时候,我就已经做好了出征的准备。但是,担心,顾虑,忐忑接踵而来,因为家中有即将中考的女儿,年近80的父母。但是,家人们得知消息后,都表示支持我,因为这是作为一名医生的职责所在。接下来就是参加医院集结,培训,整理行李,等待随时的出发,在充分的准备过后,我便踏上了去往武汉的征程……

  2月19日到达机场后,我们在那里整队报数,广播里一直放着感谢我们这些逆行者等等的话语,听到这些,自豪感油然而生,觉得自己身上背负着万分神圣的使命和救死扶伤的责任!下午1点半我们登上飞机飞向了武汉,机务人员对我们十分热情,还为我们呐喊助威,更是让我坚定了自己的决定,没错,我们都是勇敢的逆行者,救死扶伤是我们的使命……

  到达武汉机场时,大约已经下午3点半了,机场里没有什么乘客,但是还是有志愿者为我呐喊鼓励。我们乘坐着大巴前往酒店,一路上并没有多少来往的车辆,几乎没有行人,我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了抗疫的胜利!到了酒店里,除了我们其实也没有什么人了,自己住进房间之后,就开始进行必要的消毒,一边消毒,一边等待着行李,过了些许时间,行李便来了。把医院和家人准备好的物资拿出来,匆匆料理了一番,看天色已晚,又想着明天是第一次上雷神山医院,就赶紧睡觉去了。晚上辗转反侧地睡不着,兴许是离开了家,有些不太习惯吧,但也许白天有些累了,也就迷迷糊糊地睡去了……

  2月21日一早,我们就去往了雷神山医院。空荡荡的病区在同事们的一起努力下,慢慢充足起来,床铺好了,药品运来了,设备安装调试好了,很辛苦但是很充实。接着我们去了培训中心参加学习,经过紧张的培训,总算掌握了流程。虽然感到有些劳累,但出乎我意料的是,我竟然在科里遇到了自己的老同学,这既让我感到心中温暖无比,又让我对这一次的抗疫增添了不少的信心,互相寒暄后,因为各自都有工作在身,我们互相道了别,我便又投身于工作之中(没错,大家都很忙…)。一切都得从零开始,每个病区都是慢慢充足起来,流程慢慢熟悉起来的。一想到明天可能就要收病人了,我又不免感到有一些焦虑,但又转念一想,人多力量大嘛,只要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就一定能够战胜这一次的疫情…

  2月23日,紧张的一天终于来到了,而我就是在这一天轮到了夜班,病区里收了十几个病人,晚上我怀着沉重的心情,来到了医院。严格按照标准穿好防护服后,进入了隔离舱,突然发现半夜的隔离舱跟白天有所不同(说实话,还是蛮冷的)唉,后悔没带暖宝宝了。戴着双层口罩,穿着笨重的防护服,真是没想到,一会儿眼镜和护目镜就开始起雾了,我克服着开始去各个病房查看,观察了几个重病人的生命体征,处理好医嘱后,身体好像也慢慢暖和起来了(心里想着下一次一定得记着要贴暖宝宝)。凌晨时分,总觉得自己迷迷糊糊的一直想睡觉,但一想到自己在工作,病人们都需要我,我又很快打起精神来。早上6点多,病人们一个个都醒来了,又处理了些医嘱,病人们都还不错,知道我们是上海支援的,都纷纷驱寒问暖的,还不停地说着感激我们的话。听着他们的话,眼眶不由得湿润起来,心里感到暖暖的,总觉得自己在这里帮助医治病人是值得的。一晚上的工作结束了,有人来接班,出去脱防护用品时发现自己的动作变得很慢很慢。以前值过无数个夜班,但唯独只有这个夜班令我记忆犹新,印象深刻。我想,在武汉的日子确实是非常的辛苦,但却可以收获很多的温暖!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儿子李想对母亲、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周伟驰援武汉后的随笔

  这是你出发前往武汉的第16天,感觉时间也没有过去很久,不间断的视频总是觉得你还跟我们一起,时不时的微信聊天问问下班没?累不累?吃的什么?就像平时在家的对话。临行前你的那句“这次去会不会变胖?”总让我这个平时烧饭给你吃的儿子有些许不相信。

  也可能是因为平时上课还有做题复习的忙碌,让我无暇去担忧你在武汉的状况,也可能是我对你的信心,以前陪你上班看到的你,对多数病人运筹帷幄和从小到大的耳濡目染,相信你对自己专业的把握和你积累了这么多年的临床经验。

  曾经的非典你经历过,那时的我连小学都不到,但懵懂无知的我也知道那次的疫情很严重,你不也在一线上安全过来了。我大二那年你去援滇你说你是去那里享受了生活,但总归去6个月还是有些放心不下,最后也是胖了一点回来了。所以这次你去武汉也肯定等到疫情结束很安全回来的,更何况武汉也不是那么危险,你只是去了一个更加需要你的地方去发挥你的特长罢了。

  当年高考报考志愿时,你说我填医学院的原因,正好是看了当年你们六院急诊的纪录片可能有点关系,但可能更多的是从小去医院看到你们去拯救生命之后,患者家属给予的肯定所给的方向吧,也是你让我明白了我入学第一天的宣誓“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誓言。我也知道你为自己去武汉而担心过,但你出发那天一直在笑,说明你对自己也是充满信心的,更何况一切都在慢慢变好,距离疫情结束你们回来的承诺,也不远了。。。。。。

  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院办主任徐阿红:“移动释压舱”,释放压力的途径

  通过几天在病房外围对病区内病人情况的了解之后,我和我们组的组长介勇准备到病房里给他们会诊。一早,在护士长和科室医生细心地协助下,在进行好防护之后,我们就随着查房医师进入了病房。我们逐一进行查房,对患者进行问询,评估其情绪状态,并做好相应记录。

  有一名患者本是在方舱医院住院,期间病情进展,中途转来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治疗,在查房的时候总是反复询问医生检查结果如何,晚上睡眠也不好。在我们进行干预的时候,发现患者是个非常健谈的人,絮絮叨叨和我们讲了很多,患者很焦虑,担心自己病会加重,担心自己的生意等等,同时伴有心慌的躯体症状。我们就在一旁静静地听他讲完,结合他的检查报告为他分析、解释病情,还教给他放松的技巧。这位患者知道我们是来自上海,流露出感激之情:“我从头讲到现在,你们一直陪着我、听我讲,真的很感谢,感谢你们从上海过来帮助我们,讲了这么多,我心里感觉好多了。”

  就在即将出病房的时候,病房外的医师打电话进来,“23床最近情绪不好,想请心理医生去看一看。”我们先向护士了解了患者的基本情况,得知她父亲也感染了新冠肺炎,在另外一家医院住院,前几天老人家病情加重,转入了ICU。在与她的对话中,她讲述自己的情况并不多,更多的是担心父亲的病情,对于无法陪伴,她内心有着很深的愧疚。对于患者的情况,很多问题我们无法解决,我们无法让其立刻去陪伴父亲,可是我们能做得到的就是和患者站在一起,听她倾诉,在心理上陪伴着她、支持着她,就像一把椅子,可以让她疲惫的心在这里暂时停靠歇息。我想这就是我们心理援助队来到这里的意义。

  倾听花开的声音,我们能读懂花儿的心思;倾听溪水的歌声,我们能读懂山林的呼吸;倾听患者的心声,我们能走进患者的心灵。每个患者都是一个秘密,只有耐心倾听才能揭开一个个谜底。陪在患者身边,听他们倾诉,听他们抱怨,听他们无奈,听他们愤怒,听他们感恩,听他们所有的情绪,我们只需耐心倾听,等待他们内心的花朵悄悄开放!

  在和医院对接后,我们“心有彩虹”心理工作室马上进入“角色”,在对全院医务人员的心理状态进行了初步了解及评估后,正当我们准备开展下一步工作时,却遇到一个非常“难题”。在抗疫的特殊时期,我们现有心理咨询室在环境设置和数量配备上都无法达到常规标准。心理干预受限,但医务人员的心理需求却一刻不容耽搁。“怎么办?怎样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我们创造条件上。”

  在走访病区医护人员后,我们决定改变心理咨询的方式。我们迅速建立了“心有彩虹-新华医护群”(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曾名为湖北省新华医院),发出《给抗疫勇士们的一封信》,给医护人员提供心理科普知识、自助及求助方式,每天晚上定时推送不同主题心理干预。我们提供扫码线上心理测评评定,帮助他们了解自己心理状态,以便我们进一步跟进。为了提供更主动、更便利的心理服务。我们把固定的心理咨询室变成了“移动释压舱”,也就是在和医护人员沟通之后,确定一个医务方便咨询的时间和地点,可以在空闲的会议室,可以在病房里的办公室,也可以在医院空旷的地方,更可以在医院里的小湖边。总之,就是找到医务人员最放松的地方,找到他们自己最想去的咨询地点,就这样我们和他们相约在了“移动释压舱”。尽管多了两层口罩,但大家的心却贴得更近了。

  “移动释压舱”一经运行就获得了医务人员的认可,大家都表示这种灵活的方式避免了去心理咨询室的羞涩,在咨询时候也更放松、自在。正常的压力是推动力,过高的压力则会损害健康,影响我们的生活。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抗疫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短时间内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这些压力如果不及时释放,很可能影响他们的健康。正如一位护士长所说:“我说出来心理舒畅好多了,谢谢你们给了我们释放压力的途径……”可能仅仅就是陪伴,就是倾听,这种支持确也是不可或缺的。医护人员拼尽全力守护患者的健康,我们心理医疗队也同样要拼尽全力守护他们的健康!希望我们的到来能拂去他们心灵的尘埃,驱散心里的阴霾,让心中重现彩虹!

  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创伤急救中心副主任医师张学敏:救治患者,责无旁贷

  3月4日,今天轮休,我和平时一样早早的打开酒店宿舍的窗户,向窗外望去,阳光暖暖的照在玻璃窗内,街对面马路边武汉的早樱已经盛开,一排排的樱花树上淡红的小花瓣堆满了枝头,在早春的阳光映射下尤为炫眼,樱花树下碧绿的小草在一阵微风吹过,和枝头的花朵交相映衬,一副美丽的江汉平原美景,这个季节这种天气本该是武汉市民踏青外出的好时节,可此时偌大的马路上几乎见不到行人,路上的汽车也很少,这一切改变皆是因为2019年末的一场新冠病毒肺炎疫情。

  我们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50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抗疫刚好满2周,前些日子忙忙碌碌,有时回到宿舍晚上8-9点,消消毒、洗个澡就睡了,一直觉得应该记录一下在武汉抗疫的珍贵经历,直到今天才能平静下来慢慢记录些这些天的片段。

  记得在2.18日出发前一天我骄傲地告诉上初一的儿子:“爸爸明天要去增援武汉抗疫了,爸爸厉害吗?”儿子很诧异,他完全没想到我会去武汉,只是从电视报道中知晓武汉疫情很严重,是此次全国范围的新冠病毒流行的起源地和核心疫区,一会他回过神来,不急不慢的回答:“你不是很厉害的,更厉害的是发明抗击病毒的药物和疫苗。”我也不知怎么回答他,心里想,作为一名急诊重症医生,在国家和武汉人民需要我们时,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救治患者,是人生中的一次很有意义的经历。第二天我跟随上海第八批援鄂医疗队抵达武汉,到酒店时,妻子将儿子刚画的一副画发给我,看到画我知道儿子心里是在为我鼓劲和自豪的。

  雷神山医院是一边建设一边收治病人,我们和市六医院共同接管感染二科重症医学二病区(简称C2病区)。刚接管时病房里只是摆了些床,工人师傅们还在加班加点的作业铺建病区屋顶通风管道、门窗等,我们从2月19日到2月22日主要参与到病区建设中,搬运笨重的库房物资,组装调试呼吸机、输液泵、监护仪,院感流程的培训完善等,基本要从早忙到很晚大家才一起回宿舍。23日终于病房完善开始收治患者了,大家这时又将工作重心转到患者的救治中。

  我被分到C2病区3组。我们组管了14张病床,穿上厚厚的防护服和戴着3M口罩、眼罩、面屏,在隔离病房查房对我来说确实是个挑战。陆陆续续我们病房床位基本收满了,通过几轮查房下来,我们对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治有了进一步了解。

  很多患者是从其他医疗机构转诊过来继续治疗,和他们交谈过程中,我体会到他们所承受的压力和痛苦,比如48床患者她爱人也被检测出核酸阳性,在另外一个医院隔离治疗,她非常担心爱人的状况,我们开导她,这病大多数是普通型的,经过救治会痊愈的,不用太担心,积极乐观的心态更有利于战胜病毒。在我们的开导下,后来她心情舒畅多了,查完房她都会表示感谢之意。其他组有位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到电话说家人因感染冠状病毒去世了,这种打击对患者自身的康复也是不利的,需要我们医护人员去及时疏导他们。

  45床是位38岁的小伙子,收入病房的第二天就持续高热39-40℃,精神也一天天萎靡,经常满头大汗,看着他这状况我感到非常心痛,我们组张高峰主任、我、六院感染科李丹主治医生、梅周芳主治医生常在很晚群里讨论他的治疗方案,通过抗病毒、激素、营养支持治疗肺CT仍提示炎症进展,随时有气管插管风险,在医生护送下转入感染二科ICU继续治疗(几天后我到ICU上班时又见到这位患者了,幸运的是看到他恢复的还好,体温降了,用鼻导管吸氧氧饱和度还行)。

  3月2日因工作需要,我和同为C2病区的梅周芳、李鹏及六院的4位医生被派到感染二科ICU支援(和前期的徐丹、都勇医生和8位护士,五院现共有13位医护人员战斗在雷神山医院收治患者最重、风险最高的ICU病房),我们和仁济医院、市一医院等三甲医院的急诊重症、呼吸等专业的医生共同管理着感染二科ICU的床位,仁济医院呼吸科主任蒋捍东为科主任,我分在仁济医院EICU徐欣晖主任所在的第二组。这里的患者很多都上了呼吸机,有些还在透析治疗,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在ICU进行各项操作和我们平时在ICU进行操作难度和风险是不可相比的,昨天一例患者刚转入2床,呼吸就不好,SPO2降到75%,科里的插管小分队迅速穿上防护服装,正压式头套装置,进入病区进行操作,接上呼吸机后患者血氧逐渐恢复,这种场景随时都可能发生。

  作为感染二科ICU高年资组成员,我的任务是负责组内患者查房,当班期间患者接受,治疗方案制定、二线备班、院内会诊、病区总协调等工作,压力还是蛮大的。写写就停不下笔了,需要记录的太多,今天就写到此,我们一起加油!早日抗疫成功,摘下口罩,走出户外,尽情畅快呼吸,享受春天明媚的阳光。

  仁济医院血液科副主任韩晓凤:至暗时刻以后,就是黎明

  自1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和大家一样,每天关注着疫情的动态,随着疫情的日益严峻,武汉医护人员告急,全国各地的医疗力量纷纷奔赴湖北武汉支援,作为临床第一线的医护人员,我也在心中暗暗作好了随时援鄂的思想准备。

  正式接到急召令是2月17日星期一的早晨7点10分,我被告知将是上海第八批援鄂名单中的一员,当时的心情至今记忆犹新,可以说五味杂陈,有担忧,有忐忑,也有一丝激动,担忧家中年迈的父母无法照顾,高二的女儿不能陪伴,但是征召令如军令,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必须选择坚强,能够加入抗疫大军,这既是组织对我的考验,也是组织对我的信任。

  来到武汉至今已两周有余,一开始物资尚有紧缺,很快医院及社会各界的捐赠物资源源不断地运至我们医疗队,市工会、民政局更是组织了各种实在的活动解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农工党市委、浦东新区统战部的领导也第一时间送来了问候,全国各地260余名援鄂的农工党员还建立了微信群,大家在群里相互鼓励,彼此扶持,有问题也在群里一起探讨,使我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

  我现在是雷神山医院ICU病房的一员,主要是收治重症、危重症的新冠肺炎患者,这里的患者特点是大多年龄大,合并症多,正需要多学科的通力合作,给患者制定精准的综合诊治方案,很多重症患者往往有血液学的异常,如血小板减少、出凝血异常、DIC等,还有一些合并血液肿瘤的患者,这时我们的专业就有用武之地啦!

  如今战疫进入了攻坚的阶段,前方的我们明显感到患者数在减少,主要是之前积存的重病人,如今的治疗目标是降低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从死神手里抢病人,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容不得出现一丝纰漏。

  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背后有农工党组织,有大上海,有强大的祖国,作为一名普通的农工党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要求自己做到无愧于心,不辱使命,书写农工党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