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学习 >> 稿件
说“文化”
2011-12-26 10:09   作者:朱志荣(市委理论研究小组)  

  文化主要指人类推动自身从自然走向社会文明的物质与精神创造。这些创造不仅是静态的陈列,而且动态地影响和感化社会,发挥效用。文化是人类进步的标志。中国上古的《易传》所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强调了文化的用。因此,我认为文化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之“体”,及其在社会人群中“用”的统称。

  文化的“文”,源于纹理的装饰和修饰,是中国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叉”,由此具体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尚书・序》所载伏曦画八卦,造书契,“由是文籍生焉”,正是此意。“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因此,二者合起来,“文化”的本义就是“以文教化”,它表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本属精神领域之范畴。但是随着时间的流变和空间的差异,现在“文化”已成为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概念。当人们已不满足于单纯的生存需要,不再满足于器物的使用功能,而试图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个性化的生活方式之时,文化的雏形已然呈现。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文化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管子曾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综观中国文化全面发展的鼎盛时期,如汉唐盛世,无不是物质发展的高峰。虽然也有“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的情形,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乱世只能造就单一文化,如诗歌的发达。文化的全面进步,依然有赖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安宁。在经济极度贫乏、基本温饱问题得不到满足的时代,是很难奢谈文化的发展的。经济的发展保障了人类的基本生存,而文化正是一种生存展现的方式。因此,当代不断有人呼吁要加强文化建设,正是因为这个道理。

  文化体现了人类的整个生存方式,它包罗万千,异彩纷呈。从历史上说,它既包括悠久的传统文化,也包括现今活跃的大众文化。同时,文化并不是割裂的,历史的传承使得文化焕发出了别样的魅力。例如:所谓的“衣冠楚楚”、“正人君子”这些后来被用作揶揄、反讽的词语,其实正是当初正面文明的表现。因此,文化是一个绵延不绝发展的过程。而从类别上说,文化既包括人类自古以来所发明的工具和器物,也包括道德礼仪等精神形态的人的举止规范。备受赞誉的中国的烹饪技艺无疑是一种文化的体现,而被诟病不已的中式“关系网”“人情网”也同样是文化的反映。

  文化通过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而进一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文化是有进步与反动、先进与落后之分的。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都应该被鼓励和提倡,比如封建文化,我们并不能全盘接受。在封建落后的时代,统治阶级通过散布诸如“天命皇权”等文化思想,理所当然地压榨着劳动人民。封建文化中纳妾、女性缠足等等,无疑是应当作为糟粕被当代文化中剔除出去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五四一代知识分子身上明显看到。近代中国快速变迁的情境中,传统文化模式不再配合,古老的法则不再适用,鲁迅等一批现代知识人不得不开始“走异路、逃异地”,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向传统文化模式告别的姿态和宣言。他们不仅勇于抛弃落后反动的文化,更创造出了一种先进的新文化,影响至今。而在资本主张的时期,帝国主义通过所谓殖民文化,在被殖民地建立起统治地位,牺牲落后地区人民的利益为自身谋取福利。这些不正当的文化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文化的辅助。文化作为精神食粮能够对民众起到陶冶作用,这就是所谓的文之化。文化之谓者,文以化之,就是要彰显其“化”的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一个人小到饮食起居、待人接物,大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无不是一定文化影响的结果。文化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人是文化的产物。从个体上说,文化体现了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和气度涵养,在建国之初,正是出于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才使得众多科学家放弃海外的优越生活而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之中。从整体来说,整个社会的精神气质带动了时代的发展,改革开放的热潮激起了多少人勇于奋斗的激情。人们文化全面提升人们的素质,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从而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文化常常是约定俗成的。这和人们长期的生活方式、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相关。居住在各国、各民族、各地的人们,在文化上也是有着自身的特征的,从中体现了文化的差异性。饮食文化、服装文化等都具有地域、民族和时代的特征。一位英国朋友的全家来华旅游,他们一家三代都很喜欢中国文化,但当吃饭时点的皮蛋豆腐、泡椒凤爪、串烤虾端上来,这一家人都面露惧色地不敢下筷,那时朋友才意识到了那种活生生的文化差距。还有今年年初CNN在一项评比中将皮蛋列为“全球最恶心的食物”,这很难讲是因为我们的胃和西方人不同,而是反映了文化模式的差异。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在文化上的交流越来越广泛,人们在对待文化的态度上需要更包容、更具有学习精神。各国对其他国家的文化需要给予应有的尊重。在眼下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文化多元的现象日渐深入,人们几乎总难免要在一生中不断遭遇异文化,或许包容、接受、理解,是比拒斥更为合适的态度。

  中国是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度,中华文化曾经在历史上广泛地影响了周边的东亚、南亚,乃至中东和欧洲等广大的地区,显示了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近年来,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华文化向世界传播和推广,不仅有利于丰富和发展世界文化,而且也是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和大国对世界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中国文化要向走向世界,成为世界人民的福祉,自身的文化的大繁荣和大发展显得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上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积极主动地对待文化,在宽容的态度之下,弘扬先进文化,改进落后文化,为整个社会的发展奠定基础、引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