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3-11-08 来源: 文汇报 新民晚报
10月31日,魏松从艺五十周年暨“传承”音乐会日前在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上演。
魏松:农工党党员、农工党上海市委原副主委、国家一级演员、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1991年4月加入农工党。
作为第二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重磅演出,这场音乐会集结了当今乐坛多位重量级歌唱家,石倚洁、韩蓬、刘涛、于浩磊等爱徒纷纷献唱,共同演绎著名歌剧经典唱段及中外名曲。
当魏松与朵尔童声合唱团的孩子一同唱响《在灿烂阳光下》,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再次让现场沸腾,一个画着乐谱、由琴键包围的蛋糕被缓缓推出,浓浓的生日祝福在音乐厅回荡。这场音乐会不仅是著名歌唱家魏松从艺五十周年的庆祝,也是这位“不老的歌者”七十岁的庆生。
在这场高潮迭起的歌剧盛宴中,上海歌剧院合唱团率先唱响歌剧《纳布科》中的《让思想插上金色的翅膀》。之后,《女人善变》《春风你为何唤醒我》《妈妈,这酒太浓烈》《寻常的故事》等歌剧名篇的经典唱段让现场氛围热烈。
上半场的最后,被誉为“中国第一奥赛罗”的男高音歌唱家魏松登台,深情演唱了《奥赛罗》中经典选段《神啊,你为何羞辱我》。
下半场曲目聚焦中外艺术名曲。魏松与表弟、中国赫赫有名的男中音佟铁鑫共唱《夕阳红》,既是兄弟又是挚友,默契度十足的演唱让人仿佛走入“艺术之家”的聚会。
当晚,魏松与全体艺术家用一首《告别时刻》为音乐会画上句号,也在大家的共同见证下,为自己的从艺五十周年留下记号,为下一个十年翻开新的一章。而创作《告别时刻》的世界著名作曲家弗兰切斯科·萨托利与创作《在灿烂阳光下》的印青老师莅临现场,也成为当晚的一个彩蛋。萨托利感慨,“这真是一场精彩难忘的、别开生面的音乐会,每个人都用心、用爱将每个音符联系在一起,让人感动。”
六十不倦,七十不老
从艺四十周年音乐会
十年前,魏松艺术生涯四十周年的那场音乐会叫“不倦的歌者”,那时的魏松60岁,是很多男高音功成身退的年纪,但对魏松而言却依然是演唱的巅峰状态。十年后,70岁的魏松站上舞台依然镇定自若、气定神闲。正如本场音乐会节目册扉页上,著名作曲家赵季平的寄语,“声随心行,乐随意发,松而不懈,紧而不僵,收放自如,有忘我之境界。”“他用积极向上的艺术价值观与人生价值观鞭策自己,也鞭策声乐艺术领域的学子们,我敬佩他的不老气质。”六十不倦,七十不老,“奥赛罗”依然能唱漂亮的High C。
50年前年轻的魏松可能不会知道,未来他在艺术舞台的广度和深度,有多么的不可估量。《图兰朵》《托斯卡》《奥赛罗》《弄臣》《仰天长啸》《乡村骑士》《蝴蝶夫人》《卡门》《茶花女》《奥涅金》《仰天长啸》《楚霸王》《雷雨》,凭借一部部中外歌剧、一个个生动而深刻的人物,魏松的演出足迹从上海走向全国,从中国走向世界。
言传身教,艺术传承
1973年,魏松被推送至上海音乐学院,是恩师周小燕在入校考核中,慧眼识珠,一锤定音,认定魏松是一个有潜质、有前途的“大号”男高音。多年来,魏松将这份恩情化作榜样的力量,提携提携众多同行后辈,艺海沉浮,以宽宏仁慈之心待人,将智慧与经验融汇在业务传教中。
“不倦的歌者”是从艺四十周年时,周先生给学生的定位,“不倦”,孜孜不倦、笃学不倦、诲人不倦也。对于老师的这份嘱咐,魏松一日不敢放松。而“不老的歌者”,是从艺五十周年他对自己的要求与信心,心不老,艺术追求不止。音乐会开场,魏松说:“我觉得艺术工作者永远年轻!”虽已至古稀,艺术之路道阻且长,他却依然在艺术的逐光之路上坚守。
石倚洁
来到从艺五十周年,这场音乐会还有另一个名字——传承。这位实力和人气相当的中国歌剧台柱子,在舞台上他是英雄、是将军、是霸王;在幕后,他是老师、是依靠、是学生们最爱的“师父”。他提携后辈新人,为歌剧事业的薪火相传身体力行。石倚洁是魏松最早的学生之一,十六七岁时就跟着魏松学唱歌。那时的少年身形单薄,虽有嗓音天赋,但气和力都不足。魏松教他发声方法,督促他勤加练习,为他点亮歌唱之路的第一盏灯,如今他已是活跃于国际歌剧舞台的著名男高音。
韩蓬
由标枪运动员转型的韩蓬刚入上海歌剧院便跟着魏松学习,如今已成为中国歌剧新一代“台柱子”;还有于浩磊、刘涛等也都在许多中国原创歌剧中塑造出深入人心的角色。学生们都谨记老师魏松的教诲,“积极探索如何将美声唱法融合到中国音乐的演绎中去,让东西方艺术在作品的交融与碰撞中,把我们自己的经典故事、动人旋律,唱给世界。”
告别是下一次重逢的开始
告别是下一次重逢的开始,诚如魏松所说:“国外很多男高音歌唱家,在60岁出头就开始举行告别音乐会,一办办几年。我觉得我远没有到需要告别的时候。60岁的我是‘不倦的歌者’,70岁的我是‘不老的歌者’。在这里,我姑且定个小目标——唱到80岁。只要活着,就要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