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5-05-12 来源: 上海农工党
5月10日,以“闯上海 创巅峰——青年与城市共成长”为主题的第六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在上海中心召开。论坛正式发布了“上海青年创新创业十大优秀案例”,其中农工党党员、上海海每康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许磊的“守护生命健康 运用脑机接口助力肢体功能障碍主动康复”入选。农工党党员、上海兰卫医学检验所股份有限公司PMO总监的“兰卫医学破局病理AI数据困境”入选创新创业典型案例。
许磊
守护生命健康 运用脑机接口
助力肢体功能障碍主动康复
上海海每康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2020年3月诞生于上海,是脑机接口—功能障碍的全面解决方案提供商。5年间已研发出基于脑可塑模型的“脑手互动”外骨骼等相关系列产品,拥有20多项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商标权与软件著作权等,并参加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一项,上海市产业重点研发计划多项,上海市科技创新专项计划4项,2024国家工信部全国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揭榜优胜单位并荣登2024年生物医药领跑者“成长之星榜”。
公司与医工合作单位华山医院手外科一道,聚焦偏瘫这一重大社会问题,将人工智能、传感器、纳米加工等技术运用到康复领域,成为国内首创、国际领先,同时该项目也是对临床上中国原创手术技术开展进一步创新,项目基础对应的原创研究于2018年以原创论文发表在顶尖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期刊》(NEJM)上,为治疗一侧脑损伤遗留的肢体功能障碍提供了新的思路。《NEJM》专门配发社论评价这一成果的科学价值“为洞察基本的神经解剖学和神经生理学提供了机会”,并被《NEJM》评为“颠覆性的成果(Game Changer)”,列在“2018年《NEJM》最受瞩目研究”榜单第一名,这是首个中国原创成果入榜获第一,同时入选“2018年中国十大医学科技新闻”。此研究先后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并获得首个医学类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进而获2024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本项目的目标产品成果获评创新医疗器械,并有望成为国内第一个手部神经信号辅助性的医疗器械,填补市场空白,造福偏瘫患者,为“健康中国”贡献上海原创力量。
公司团队以博士、硕士为主,医工合作科研为导向。大学以上学历占比90%,合作单位有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英国巴斯大学等。许磊毕业后一直致力于生命健康产业,努力实现科技创新的梦想。未来将聚焦脑卒中等所致肢体偏瘫这一重大社会健康问题的主动康复,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脑机接口产品。在科技攻关领域,到2025年,自研神经接口系统支持无线传输和可穿戴,运动意图解析精准度、神经状态信息实时监测灵敏度、辅助运动外设运动自由度等核心指标达到国内领先,受试者感知信息可实时记录,并可提供多模态反馈。用知识产权带动公司发展的高度,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科技竞争力,同时进一步提高人才引进的力度,用人才带动科技,用科技带动产业。
许磊在担任第十五届普陀区政协委员期间被评为优秀政协委员,同时兼任农工党上海市委大健康委员会副秘书长、农工党上海市委联络工作委员会副主任。2022年7月-2023年6月,挂职奉贤区国资委副主任、开伦投资集团副总,参与并推进了奉贤区生命健康产业基金建设。2024年获上海市“海聚英才”优胜奖,2025年入选上海市“东方英才”计划。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仅提供多个高新技术工作岗位、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个人努力参与社会公益,积极参与云南定点扶贫工作,获农工党中央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虞俊
兰卫医学破局病理AI数据困境
我国病理医生严重短缺,医患比例失衡,病理诊断工作压力巨大,而病理人工智能诊断工具因缺乏标准化数据集面临发展困境。为破解这一难题,2021年12月,虞俊牵头兰卫医学专家团队组建起一支跨学科、高素质的创新团队,开启基于病理数字切片标注的单病种智能初筛机器人诊断标准数据集(简称“数字切片标准集”)项目。该项目获批上海市经信委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并于 2024年11月正式通过验收。
项目吸引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朱虹光教授、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孙宝清教授等国内病理学顶尖专家参与。3年间联动上海市7家三级医院,构建了覆盖六大癌种、共计27119例肿瘤样本的病理全数字切片 (WSI, Whole Slide Imaging) 标注数据集,在国内病理AI数据资源建设方面达到先进水平。从制定病理数字切片标注数据库建库标准,到组织上海7家三级医院的病理医生经过标准化培训和考核后参与标注工作,再到采用“一标二审三仲裁”的高标准操作流程及先进AI工具进行标注和验证,确保了数据集的高质量与可靠性。同时,针对每张切片上的正常组织进行标准化标注,进一步提升数据集的实用性和研究价值。
通过项目的不断开展,目前,兰卫医学已面向上海各大二三级医院病理科,与多家病理数据信息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探索病理标注及大模型应用。其标志性成果——病理数字切片标注标准数据集,不仅为病理 Al模型研发及调优提供了有力支撑,有望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加速其临床应用进程,还通过“LPD 病理数字切片标注标准集服务平台”对外发布,为推动国内病理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该项目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受本项目资助的文章3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获得软件著作权4项,累计投入 3651.17 万元。目前,已建设并运营病理数字切片原始数据库、标注标准库、数字化阅片学习平台各1套,涵盖6种常见癌症,每个癌肿质量手册1份、SOP标准16份及相关记录文件34份。目前,产品已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上海市同仁医院、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等3家以上医院应用,并获得预期的效果。
虞俊在统筹兰卫医学病理人工智能项目的同时,还主导了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孙宝清教授过敏源科研项目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老年慢病大队列项目,构建起覆盖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的协同创新网络,持续推动多科室科研领域标杆案例建设。
虞俊现任长宁区青联委员,他积极推动高校与兰卫医学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于2022年与十所高校达成共建,成立教学和实习实践基地,并建立起双向人才培养创新机制,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培养认证、学术交流等活动,进一步提升PCR 学科建设和学校 PCR 科研实力,促进科学研究发现并带动与其它省市的合作交流。兰卫医学向每个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50万元学术交流基金,共计500万元,由基金会负责管理,用于常态科研项目的相关交流培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