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5-04-16 来源: 上观网 舞蹈中国
4月18日,上海芭蕾舞团的镇团之宝——中国原创芭蕾舞剧《白毛女》将在扬州运河大剧院盛大上演。著名舞蹈家,农工党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委员会主委,上海芭蕾舞团团长季萍萍称,“我作为芭蕾舞演员的时候,最早接触的原创作品是《白毛女》,有幸出演第五代‘喜儿’。《白毛女》孕育了芭蕾舞团,孕育了每一代《白毛女》的演员。所以这个对我们来说,这不光是一部作品还是一种开拓先创的精神的导向。”
季萍萍,2000年获第九届法国巴黎国际芭蕾舞比赛女子金奖(该年成年组唯一金奖)。曾荣获“上海十大文化新人”“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称号,“第十一届妇女代表大会”代表,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奖,上海文艺家荣誉奖等。
曾主演《胡桃夹子》《天鹅湖》《鹊桥》《吉赛尔》《葛蓓莉亚》《仙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罗米欧与朱丽叶》《睡美人》《白毛女》《花样年华》《简爱》等十余部中外芭蕾舞剧,曾多次随上海芭蕾舞团参与国际性巡回演出,如上海-巴黎卫星双向传送、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演出,随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中国代表团俄罗斯中国旅游节开幕式演出等。作为总制作参与全新创制的舞剧《永和九年》亮相第22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作为监制参与创作排演的舞蹈专场《彼此·约定》亮相第21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皆获得各界好评;作为总制作参与排演了原创舞剧《嫦娥》巡演版。
把中国元素与西方芭蕾语汇创新融合
季萍萍表示,无论是歌剧还是芭蕾舞,这些都是西方传统的艺术形式。作为从业者,从小接受的都是西方传统的基础训练,演出也是以西方经典作品为主。
最近十多年来,季萍萍带着国外经典作品和自己的原创作品在国外巡演的时候,发现越来越多的国外观众其实已经不仅仅想看到国外经典作品,他们更感兴趣的是作品是否有中国特色的故事,是否能够用各种艺术形式讲好自己的故事,是否能让他们更了解中国这个传统而又富有魅力的东方国家。这其实也是文艺工作者近年来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此后,季萍萍一直不断地尝试各种题材的原创芭蕾舞剧,其中最值得分享的就是《花样年华》,这部作品在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舞台上演出过。
《花样年华》创作于2008年,舞剧取材于著名导演王家卫的电影《花样年华》,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老上海生活风貌为背景,讲述了一对恋人相爱却不能相守的凄美爱情故事。芭蕾舞剧《花样年华》由法国著名编导通过在上海的长期生活观察,以西方人的视角将上海女子的妩媚和民国时期内敛的爱情进行重新诠释。
尤为值得一提的,《花样年华》是将旗袍运用在芭蕾舞上,这是一次大胆的艺术创新。芭蕾舞是柔软与爆发的结合,旗袍与足尖的完美结合将剧中人物的内敛、隐忍、温柔和渴望淋漓尽致地呈现了出来。这部芭蕾舞剧融入了民族性的元素,而这些元素与音乐、电影的跨界融合,为中国的原创芭蕾舞蹈作品带来了一定的关注度,也给予艺术作品更多元化的展示空间。
以舞为媒,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如何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这是季萍萍作为一名演员以及院团管理者在不断探索的。
季萍萍担任上海歌剧院副院长期间,在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指导下,倾注大量心血推出原创舞剧《永和九年》。这部舞剧创作的灵感来自《兰亭集序》这一超越时空、影响力跨越国界的中华文化瑰宝。
作为第22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邀约演出作品之一,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直是《永和九年》最核心的主题,也是上海歌剧院创排这个舞剧的初衷。因此,无论在戏剧结构上、舞蹈编排上,还是舞美服化等各个细节上,都无一例外地为这个主题服务,早在排练初期就对演员团队进行水袖、剑舞、身韵等方面的针对性训练,并进行书法知识及运笔习字上的训练等。
演出时,当终场临近,《兰亭集序》历代摹本经由多媒体的精心设计投射于舞台,“天下第一行书”历经千载的传承丰绩,以极大的视觉冲击震撼呈现。当青年舞者们昂首挺胸、挥舞衣袖在《兰亭集序》历代临摹珍本前急步前行,现场观众的心绪也随着那漫天飞舞的雪花,与《兰亭集序》所承载的人文精神极致碰撞。
季萍萍表示,无论是《花样年华》还是《永和九年》都是以舞为媒,融入中华民族元素,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气质韵味。未来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两个结合”,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