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1-05-05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懈探索救国图强真理,开辟民族复兴道路的100年;这是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历经千锤百炼、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100年;这是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与改革的辉煌成就的100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历史的必然、时代的呼唤、人民的期盼,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个大事变的发生,是历史大势、时代大潮的必然产物,是中国社会矛盾发展和人民不懈斗争的必然结果。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执着坚守初心,全心全意融入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之中,成就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的非凡伟业。
在这近90余年间,农工党也在挽救国家危亡、追求民族独立的民主革命道路上不断求索,不断彷徨,最终选择坚定不移地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共同参与、共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了在贫弱中奋起、由苦难而辉煌命运转折的百年光辉历程。
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农工党的诞生起了重要影响
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从中共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起,中国共产党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旗帜鲜明地把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确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尽管经历过艰难曲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初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神圣使命。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历经曲折而不畏艰险,屡受考验而不改初衷,靠的就是坚定的理想信仰和百折不挠的革命信念。
90余年前,农工党是由一批与共产党人同样充满着革命理想的志士仁人、爱国者,为探索复兴中国道路而建立的革命政党。参与筹建农工党的,主要是大革命失败后从武汉出走,以及“八一”南昌起义失败后脱离原组织的国民党左派人士、一部分失去组织关系的共产党员和爱国知识分子等,他们凭着革命理想和热情,以及对理想信念的忠贞而聚集在一起、纷纷云集上海。此时,宋庆龄与国民党左派人物邓演达、陈友仁等开始探索组建新党的工作。1927年11月1日,他们以“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名义发表了《对中国及世界革命民众宣言》(即《莫斯科宣言》))。《宣言》的发表的影响下,对国民党左派和其他革命者给予很大的鼓舞。于是,谭平山利用自己在国共两党中的威望和影响,于1928年成立了“中华革命党”,成立的目的是继承和发扬孙中山努力复兴中国革命的精神,主张进行民族民主革命,建立平民政权,外界又称“第三党”。
1930年8月,邓演达在上海原法租界萨坡赛路290号(今淡水路332弄1号)主持召开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简称“一干会议”),与黄琪翔、章伯钧、彭泽民、季方等一起成立\n“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会议通过的政治纲领《我们的政治主张》,其核心内容就是“解放中国民族,建立平民政权,实现社会主义”,这是一个充满伟大理想的政治纲领,也是农工党成立的初衷。显然,在农工党先辈邓演达看来,“中共采取新民主主义的道路,与本党历来主张的以农工为中心的平民民主政权则完全相同。将来为实现社会主义的目的又是一致的”。农工党的创立及其政治纲领与中共是殊途同归的。
邓演达表示愿意同中国共产党合作,但他把中国共产党着作为友党、同盟者;在革命领导权上,邓演达提出“以我为主”,他不赞成当时的红军游击战争和中共领导的苏维埃政权;他认为只有新成立的政党──“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才能承担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责任。
1931年11月,邓演达的牺牲,对农工党的打击是致命的;其后,1933年农工党的主要骨干参加了“福建事变”也不幸夭折,农工党的骨干被迫分散、隐蔽,这是农工党历史上最为艰难的时刻。邓演达领导的平民革命虽然对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前途的分析是正确的,但他没有认识到中国的民主革命只能由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来领导。虽说主张“平民革命”的主体是工农,但农工党在工农中没有基础,起义所依靠的也都是旧军人。由于一个领袖人物的遇害,中央机关陷于瘫痪,使一个初创才一年多的政党遭遇了失败的窘况。
从邓演达殉难到“福建事变”失败,血的教训教育了农工党人,多次的失败和挫折,激发也促使农工党领导人章伯钧、黄琪翔等反思走过的道路,不断总结经验。在探索民族解放的道路上,必须从实际出发,尤其对中国革命领导权的问题,引发了邓演达事业继承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农工党的领导黄琪翔曾说,“现在从斗争的实际情况来看,共产党是斗争的主力,要革命就必须与红军取得联系,必须同共产党合作。”最终,邓演达的继任者在重大的根本问题上取得了共识,中国的情况很复杂,惟有中国共产党是革命的主力,但也需要各方面的力量去配合行动。
二、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感召下,农工党走上了一条同中国共产党联合、合作到接受领导的道路
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统一战线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建党第二年的1922年召开的中共二大,通过《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提出联合全国一切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革命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并决定邀请国民党等革命团体举行联席会议,共商具体办法。这是中国共产党最早提出关于统一战线的思想和主张的雏形。1925年8月,中国共产党正式使用“统一战线”概念,对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邓演达回国后,也曾多次主动找中国共产党负责人进行商讨,希望同中共建立联合反蒋战线。但由于当时中共领导人的左倾关门主义,对邓演达等人组织的“第三党”采取了错误的政策。中共中央于1928年5月作出的《关于对第三党的认识和态度》的决定和6月召开的中共“六大”决议中,都把“第三党”看作是没有独立性的一部分失意的小资产阶级组织的政党,是蒋介石反革命统治的工具。周恩来同志后来在总结这一经验教训时曾指出:“第三党是代表小资产阶级的。1930年邓演达回国后,曾找我们谈判合作反对蒋介石,可是我们没有理睬他,这是不对的。”
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遵义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中国共产党倡导和组织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把整个民族的坚毅和顽强紧紧相连。农工党领导人立即发表了《组织反日阵线提议的宣言》,率先响应了中国共产党的呼吁,表达了同中国共产党合作的诚意。
1935年11月,农工党在“二干会议”的决议中宣布同中国共产党合作,提出以“抗日、联共、反蒋”为党的总方针和中心工作。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帮助和指导下,“政治上同中国共产党保持一致,斗争中同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边。”标志着农工党的历史转折,农工党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走上了同中国共产党合作的新里程。
1938年1月,农工党中央机关迁至汉口汉中里62号,即与中共中央代表团取得联系,进一步向中国共产党靠拢。2月,“解委会”由章伯钧、彭泽湘与中共驻武汉的代表周恩来、王明举行了两党会谈。3月,农工党在武汉召开了“三干会议”,一致通过了《抗战时期的政治主张》等文件,明确向中国共产党表示了合作的诚意,更加密切了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
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总结中国共产党18年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形象地提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毛泽东对统一战线重要性最为通俗而精确的概括。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的原则,也进一步推动了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运动的发展,人民革命力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巩固和壮大。
1941年初,农工党中央以章伯钧、丘哲为代表,在重庆曾家岩50号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两党会谈”密切接触。会谈中,章伯钧表示了进一步加强同中国共产党合作的诚意,希望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组织等方面予以切实的援助。周恩来等表示“极端赞同,并愿予以种种协助”。此次会谈,成为农工党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之一,农工党也更加坚定地和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更加密切了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1月25日,周恩来等向中共中央报告中说,第三党提出联俄联共中心主张,与我们建立了密切之合作。该党凡在大是大非的斗争中,都站在共产党一边,采取了积极的态度。第三党近因当局之压迫,日渐左倾,与我们建立了更密切之合作。中共中央在1941年3月22日《政治情报》中说:“第三党与我们最接近,是最同情我们的。”
1943年6月,“解委会”领导在重庆李子坝半山新村约请周恩来与在渝同志会晤,参加晤谈的有章伯钧、丘哲、张云川、王一帆等。
据《周恩来年谱》记载,自1939年1月至1946年5月,中共南方局周恩来、董必武、王若飞等领导先后约40余次与各民主党派领导会唔商谈、宴请各界民主人士,共商国是。
为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1947年2月,农工党在上海召开了“四干会议”,总结了农工党的历史,规定了新的任务和方针,会议再次明确提出“以社会主义为农工党的奋斗目标和加强与中共的全面合作”的政治主张;并接受了中共领导周恩来的建议,更改党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四干会议”是农工党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会议,对于加强和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起了积极作用。会议的决议中再次强调:农工党的政治路线自第二次全国干部会议以来,在共产党的指导下同共产党密切合作是正确的,今后要继续跟着中国共产党,把民主革命进行到底。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1948年5月5日,农工党与其他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联合向国内外发出通电,一致响应“五一口号”。6月16日,农工党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又单独发表了《中国农工民主党对时局宣言》,表示完全赞同中共的主张。1949年1月,农工党与其他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联名发表《我们对时局的意见》,庄严宣布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将革命进行到底。从此,农工党与其他各民主党派一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新政协的筹备和新中国的筹建工作。
各民主党派响应中共“五一口号”,这是我国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标志着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公开、自觉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标志着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坚定地走上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的道路,标志着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新型政党制度揭开了新的一页。
为了解放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顽强拼搏、不懈奋斗,以惊天地泣鬼神的人格力量、坚强党性,铸就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壮阔最奇美的精神史诗。
邓演达等许多农工党人在战争年代的白色恐怖之中,与中国共产党并肩战斗,一同经受严峻的考验,信念坚定不移,精神坚贞不渝,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在迎接上海解放前夕,上海的农工党员刘启伦、王守先、焦伯荣、赵寿先、虞键、曾伟、郑太朴等,为中国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显然,农工党与中国共产党人一样前赴后继、敢于牺牲,农工党员同共产党员的鲜血流在了一起,共产党的信念精神早已融入农工党人的基因。
三、农工党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选择和历史必然
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百年的传统和优势,是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增强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共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统一战线五个阶段,即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的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以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至今的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百年历史。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以及新时期、新阶段,在多党合作的建设、改革实践中不断熔铸锻造形成了一脉相承、接续发展的统战基因,它以独特的法宝方式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统战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践行了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构建中国社会各阶级政治力量的联合与团结,画出最大的同心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起广泛而磅礴的力量,形成了百年大党奋斗历程的多党合作气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像一个巨大的磁场,把各民主党派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团结起来,并促使他们在政治上实现历史性跨越,表现出开阔的政治视野和宽广的政治胸怀,表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特质就是大团结大联合,魅力就在能把人心和力量解决好。
从中共百年党史与农工党九十一年发展历程,我们清醒地看到,农工党经历了逐步向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联合、合作,直至接受领导的过程;经历了建党初期不正确到正确认识的根本性转变,经历了反复比较、鉴别和选择,从不自觉到自觉、从动摇到坚定的过程;经历了由逐步同情、支持,提出同中国共产党联合,到进一步实现同中国共产党合作,进而到响应中共“五一口号”、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过程;是一部对中国共产党在认识上不断深化、政治上不断认同、行动上不断靠拢的历史;是一部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影响、帮助、指导下,不断进步的历史;是一部经过血与火的洗礼,逐步走向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是一部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并肩战斗的历史。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农工党自觉的选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是农工党人坚贞不渝的政治信念,是农工党最可珍视的宝贵政治经验和财富,将永远激励着农工党人不断前进。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探索,“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进一步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和民主党派成员的集体智慧结晶;“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进一步激励了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新型政党制度”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新时代多党合作新型政党制度重大创新取得了长足发展。
百年风雨、百年辉煌。在中国共产党百年非凡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矢志不渝、赓续奋斗,战胜了千难万险,付出了巨大牺牲,取得了惊世的成就,用实际行动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今天,我们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百年的光辉历程,回顾重温多党合作、患难与共的光辉历程,就要确保多党合作事业薪火相传,继承和发扬当年老一辈民主党派人士的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不断深化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的理解;就要深刻领会中共中央对多党合作事业的新部署新要求,提高研究谋划工作的政治站位、理论站位、时代站位,提高工作本领,勇于担当作为,自觉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历者、实践者、维护者、捍卫者;就要坚定不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政治自觉,始终保持同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政治本色,筑牢“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的思想根基永固,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