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3-04-11
— —深入开展“矢志不渝跟党走、携手奋进新时代”政治交接主题教育
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各民主党派换届之年。针对新一届领导集体将接过接力棒,各民主党派决定以“矢志不渝跟党走、携手奋进新时代”为主题,开展政治交接主题教育。
民主党派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与中国共产党一道,探索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寻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济世良方,为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探索改革路、共圆中国梦作出了重要贡献。农工党在与中国共产党共克时艰、共历风雨、共襄伟业的光辉历程中,选择了跟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无论时空如何转变、国际形势如何变幻,矢志不渝跟党走已经融入民主党派的血脉,成为农工党永恒不变的初心和永续发展的动力。
邓演达的殉难引发的思考
大革命失败后,农工党为解放中国民族、建立平民政权、实现社会主义而成立,试图在国共两党之外探索“第三条”救国救民的道路。从农工党的产生来看,具有与生俱来的进步性,其组党目的在于“救国救民”,而非一党之私、一己之利。召开的第一次干部会议,提出的《我们的政治主张》,是农工党历史上第一个政治纲领。邓演达表示愿意同中国共产党合作,他把共产党作为友党、同盟者;但在革命领导权上,邓演达提出“以我为主”,他不赞成当时的红军游击战争和中共领导的苏维埃政权;他认为只有新成立的政党——“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才能承担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责任。
1931年11月,邓演达的牺牲,对农工党的打击是致命的。由于一个领袖人物的遇害,中央机关陷于瘫痪,使一个初创才一年多的政党遭遇窘况。邓演达领导的平民革命虽然对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前途的分析是正确的,但他没有认识到中国的民主革命只能由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来领导。虽说主张“平民革命”的主体是工农,但农工党在工农中没有基础,起义所依靠的也都是旧军人。
其后,1933年农工党的主要骨干参加的“福建事变”失败,农工党的骨干被迫分散、隐蔽,这是农工党历史上最为艰难的时刻。从邓演达殉难到“福建事变”失败,血的教训教育了农工党人,激发也促使农工党领导人章伯钧、黄琪翔等反思走过的道路,必须从实际出发,尤其对中国革命领导权的问题,引发了邓演达事业继承者必须认真思考。
抗战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推动和领导下,农工党积极投身抗日民主运动,与中国共产党一道坚持抗战、维护团结、推动民主,在组织上渐渐联合、发展、壮大,在政治上一步步走向成熟。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农工党领导人立即发表了《组织反日阵线提议的宣言》,率先响应了中国共产党的呼吁,表达了同共产党合作的诚意。
迈出了同中国共产党合作的重要一步
1935年11月10日,在香港九龙大埔道召开的第一次临时代表会议(后改称“二干会议”)集中解决了党的组织和政治路线问题。会议的决议宣布同中国共产党合作,以“抗日、联共、反蒋”为党的总方针和中心工作。“二干会议”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和关注下召开的。会议召开前,在农工党领导人彭泽民的家中秘密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讨论新的党纲问题,就提出要专门倾听中共的意见。后来,彭泽民收到了廖承志代表中共仔细修改过的党纲。因此,“二干会议”达成的共识和形成的决议,与“一干会议”的政治主张和邓演达思想相比较,都大大前进了一步;特别在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和态度上有了突破性进展,迈出了同共产党合作的重要一步,标志着农工党的重要历史转折。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农工党走上了同中国共产党合作的新里程。
1938年1月,农工党中央机关迁至汉口汉中里62号,即与中共中央代表团取得联系,进一步向中国共产党靠拢。3月,农工党在武汉召开了“三干会议”,一致通过了《抗战时期的政治主张》等文件,明确向中国共产党表示了合作的诚意,更加密切了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三干会议”明确向中国共产党表示了合作的诚意。
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的决战。农工党与中共一起为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而斗争。为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1947年2月,农工党在上海召开了第四次全国干部会议,总结了农工党的历史,规定了新的任务和方针,会议再次明确提出“以社会主义为农工党的奋斗目标和加强与中共的全面合作”的政治主张;并接受了中共领导周恩来的建议,更改党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四干会议”是农工党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会议,对于加强和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起了积极作用。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了《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彭泽民代表农工党同其他各民主党派联合向国内外发出通电,一致响应中央“五一口号”,并接受邀请、奔赴解放区,与中国共产党共商建国大计,公开表明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从农工党“一干会议”到“四干会议”所提出的政治主张、政治纲领的发展演变,一直到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口号”的历史进程,从中可以看出─—农工党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水到渠成”,成为历史的必然。
自觉的选择和历史的必然
回首过去,纵观农工党“一干会议”到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口号”,农工党的纲领和政治主张,从其发展变化的历史发展演变轨迹中,对待中国革命的领导权这一首要问题,是一个经过反复比较、鉴别和选择,从不自觉到自觉、从动摇到坚定的过程;是由逐步支持,提出同中国共产党联合,到进一步实现同中国共产党合作,进而到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口号”、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农工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对中国共产党在认识上不断深化、政治上不断认同、行动上不断靠拢的历史;是一部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帮助、指导下不断进步的历史;是一部在逐步走向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走向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这是农工党92年来最可珍视的宝贵政治经验。
矢志不渝跟党走,是农工党经过艰难曲折的探索,在血与火的考验中的自觉的选择和历史的必然;是农工党在政治上坚定、清醒、成熟的重要体现,彰显了农工党深刻的历史自觉和高度的政治自觉,是农工党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农工党优良传统最集中的体现,凝结着农工党的智慧和勇气,体现了农工党的政治品格和精神特质。
开展政治交接主题教育是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必然要求;是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不断提高多党合作制度效能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巩固政治共识,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全面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巩固拓展“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中共党史学习教育和“矢志不渝跟党走、携手奋进新时代”政治交接主题教育成果,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必然要求,这是关乎多党合作事业承前启后的大事,对于激励广大民主党派成员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推进新时代多党合作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开展“矢志不渝跟党走、携手奋进新时代”政治交接主题教育,同践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相结合,同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相结合,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中共中央对国内外形势作出的分析判断和对全局工作作出的战略谋划,进一步保持历史自觉、坚定历史自信、强化历史担当,坚定不移同中国共产党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以扎实的履职作为成效,融入新的伟大历史创造。
(农工党上海市委理论研究指导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