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4-10-12 来源: 上海农工党
日前,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公布,农工党交大委委员、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研究员、上海本导基因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宇伽获国家科学技术创新团队一等奖。初见蔡宇伽,这位基因治疗领域的顶尖科学家、本导基因的掌舵人在专注于手中的茶具,他表示:“人生如茶,静心品茗之时,不必急于求成,要在品味的过程中感悟人生百相,领略生命的真谛。”于是在品茗中,蔡宇伽将他的人生经历娓娓道来。
求学十五载,从研究到转化
蔡宇伽2002年进入山东大学学习生物技术专业,硕士进入中国科学院攻读生物物理方向,2009年,蔡宇伽选择出国留学,进入瑞典卡洛琳斯卡医学院研究生物医学,之后获得了丹麦奥胡斯大学基因治疗专业的博士学位。“我在瑞典做的研究是非常基础的,我个人更倾向于做科学研究与转化结合。”蔡宇伽表示。
问及为什么会选择深耕基因治疗方向,蔡宇伽说:“一路求学最终选定基因治疗作为研究方向,是因为生物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大多数研究成果只能体现在论文中而无法落地,基因治疗的研究成果是可以在临床上应用的,这样就把科学具象化了。”蔡宇伽表示现在正是基因治疗发展的机遇期,国家有非常好的政策支持科学家做成果转化,作为一个科学家,有机会看到自己的研究实现成果转化、临床落地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
“要做出贡献,还是回国好”
2014年取得博士学位的蔡宇伽在丹麦奥胡斯大学从事了三年的博士后工作,这三年,他体会到作为一个外国人在丹麦做科研受到了很多限制,这种限制并不是能力上造成的,而是给外国人的机会少,随着国内的经济飞速发展,也给了基因治疗一个时代的契机。
蔡宇伽表示,基因治疗在国外的发展正在逐渐走向成熟,出现了一些成功的应用案例,和国外相比,国内基因治疗还处于早期探索阶段,有很多空白,科学家可以在这片领域填补空白,发挥作用,为国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加速国内基因治疗的发展。“海外发展的舞台,不如国内大,要做出贡献,还是回国好。”蔡宇伽说,于是2017年蔡宇伽接受了上海交通大学抛来的橄榄枝,进入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进行科研教学。“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个人的发展,要比我原来的同事、我海外的导师都要好,所以选择回国,是最正确的决定!”蔡宇伽说。
亦师亦友,相互成就
现在蔡宇伽在交大担任博士生导师,已经带出了4位博士毕业生,在读的也有6位博士,作为年轻的博导,蔡宇伽和他的博士学生亦师亦友。在学术上,蔡宇伽毫不吝啬给予了学生最大的支持,4位毕业的博士有2位荣获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在为人处世上,他也会把他这些年的思考、感悟、经验分享给学生,希望他们能在博士阶段不仅能发表顶尖的论文,更能够得到全面的培养,在毕业后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就比如我带出来的第一个博士,和我一起创立了本导基因,是我忠实的合伙人,我们之间建立了很深厚的信任。”蔡宇伽说。
蔡宇伽说:“博士的培养其实更注重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侧重于职业能力的提升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我希望在平时交往中,我身上积极向上的特质、处事的方法能潜移默化对他们产生影响,通过四年的博士培养,让他们成功蜕变,成为适应社会,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样让我也很有成就感,可以说我和学生是互相成就。”
谈及他带的博士,蔡宇伽流露出欣慰的神情,他说:“我热爱喝咖啡,也喜欢在办公室放音乐,有一次教师节他们送了我一个小型的咖啡机和一个小的音响设备,我非常喜欢这两个礼物,因为他们是用心在观察我的日常,了解我的喜好,让我非常感动,觉得自己的付出他们都是记在心上的。”
科学家和企业家,可以同时实现
蔡宇伽是出生在80年代的浙江人,在那个年代的浙江“我们都下海吧”是民间经常能听到的话语。“不像现在00后喜欢说‘我要躺平’,我那个年代经常听到的是‘发展才是硬道理’,浙江商人很多,出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赋予了我不断奋斗的基因。”蔡宇伽表示,身边的一切都在发展,城市在不断建设,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变好,大家都呈现出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我的母亲对我影响很大。”蔡宇伽的母亲是一位农村妇女,在他五六岁的时候,他的母亲经常在他耳边念叨:“你长大以后要么当科学家,要么当企业家。”念叨多了,年幼的蔡宇伽知道了世界上有这两种职业并默默记在了心里,暗自想着要么当科学家,要么当企业家,当时并不知道这两种职业可以同时实现,之后所有的努力都是朝着这两个方向。另外对蔡宇伽产生深刻影响的是他的父亲,“我的父亲是我们当地饮料厂的技术骨干,二把手,特别有工匠精神。他其实有机会把饮料厂做大做强,因为八九十年代有很多这种乡镇企业成功的案例,都发展的非常好,但是他缺少了冒险精神,想要稳定的收入保证我的生活。”蔡宇伽说,他和父亲正相反,他是非常愿意去冒险的。
在父亲母亲的影响下,蔡宇伽一路求学在成为了基因治疗领域的顶尖科学家后,在2018年成立了上海本导基因技术有限公司,成为了一名企业家,实现了母亲的期待,也弥补了父亲的遗憾。
“你一定可以的”
谈及家庭生活,蔡宇伽笑称:“我完成了国家任务,我有一儿一女,有个美满的家庭。”家庭生活、科研教学、企业发展是蔡宇伽人生中最重要的三件事情,怎么达到平衡是他需要思考的问题。
蔡宇伽表示,哪怕在他的私人事情上牺牲一些时间,也要保证有足够的精力来把这三件事同时做好。因为他非常忙碌,就必须保证有非常好的身体来支撑他多重的角色身份,他现在保持每周一次运动,有的时候也带着儿子女儿一起进行亲子运动,蔡宇伽开玩笑说:“我连生病的时间都没有。”
不管多么强大的内心,总会有疲惫的时候,这是人之常情。蔡宇伽说:“我的夫人告诉我,我经常在家里自言自语念叨‘你一定可以的’,这其实就是在给自己做心理建设,给自己加油打气!这句话确实有积极的作用,不管多大的困难,我都能迈过去。”
蔡宇伽告诉笔者,本导基因刚刚成立的时候遇到了很多问题,他有一个信念——遇到问题就去解决,没有跨不过的坎。“任何问题在我看来都像一道方程式,是一定可以解出来的,如果我解决不了的话,我可以通过身边的同事、投资人、朋友帮我去解决。”蔡宇伽说。
创业之初虽然不觉得有困难,但是有让蔡宇伽感觉难受的事情,比如公司刚成立会有很多投资人过来和他交谈,但是他们其实不是为了来投资,而是来这里了解这个行业、领域,这样耽误了他很多时间,这种事情还没办法避免。另外一个就是公司成立之初在招募团队遇到了问题,员工会担心这个公司不能长期稳定发展。“也确实有员工招过来没做多久就离职的,我是比较难受的,不过也有一位1号员工,他从18年公司成立之初就来工作,到现在也还在我这里,虽然只有本科学历,但也成为了独挡一面的小领导,获得了股权激励。”蔡宇伽表示,现在招人就很容易了,因为公司越做越好了。
一次跨越年龄的握手
2023年国家科学技术创新团队一等奖是一个团队奖项,蔡宇伽申报了其中的一个项目——基于慢病毒载体基因转导技术治疗中重型地中海贫血。蔡宇伽研发的慢病毒载体转导自体CD34+造血干细胞治疗输血依赖型β-地中海贫血,在一项2021年启动的IIT临床中治疗了两位β0/β0重症地贫,这是国内首次基于慢病毒载体基因转导技术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成功案例,研究成果也在今年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Cell Stem Cell上。
地中海贫血的患者每2-3个星期就要去医院输血,给家庭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一般只能活到20来岁,蔡宇伽研发的治疗方法是首先分离出患者的造血干细胞,在体外进行激活培养后,通过本导基因特有的绝缘子修饰的慢病毒载体,将正确β珠蛋白基因补偿至患者造血干细胞,随后在体外进行一系列的功能性和安全性检测后,再将带有正确基因的造血干细胞回输至患者体内,重建并修复患者的造血系统,能实现一次治疗,终身治愈。
参加项目临床研究的一个7岁小女孩给蔡宇伽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是一个重症地贫患者,第一次和她见面的时候非常瘦小,状态非常差,在学校里是很自卑的,因为她知道自己和别的小孩不一样,自己得了一种很严重的病,给她的家庭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接受基因治疗后她,能看到她整个人由内而外的变化,个子长高了,变成了一个开朗乐观的小女孩,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第二次见面,也就是经过基因治疗后,小女孩彻底好了,她知道我是治好他的叔叔后,走过来和我握手说‘谢谢叔叔治好了我’,这一刻我觉得我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我非常有成就感。”蔡宇伽开心地说:“你能想象吗,这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我们仅仅给她回输了20毫升的干细胞,几个月之后她就神奇地康复了,这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
基于慢病毒载体基因转导技术治疗中重型地中海贫血是蔡宇伽和团队经过4年时间研发出来的,目前是回体治疗,需要提取患者的基因缺陷的干细胞,在外部进行处理改造后,再回输到患者体内,这个费用是很高的,国外需要280万美金,国内预计也需要约100万人民币,很多家庭都无法负担。蔡宇伽表示,未来希望能研究出体内基因疗法来治愈地中海贫血患者,给患者直接注射基因药物,在患者体内自动识别缺陷干细胞,自动修复,这样成本能降到10万人民币以内。
加入农工党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
2018年蔡宇伽加入了农工党,农工党中央原主席陈竺是交大系统生物医学院的创始院长,现在的院长韩泽广是农工党交大委主委,有很多农工党党员是临床医生或者生物医药领域的科学家,在工作中和蔡宇伽有很多交集。蔡宇伽表示:“陈竺主席和韩泽广院长是我的引路人,加入农工党在我看来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就像回家一样自然。”
加入农工党后,蔡宇伽积极参加党派活动,近期,本导基因接待了民盟盟员过来进行生物医药行业调研。
本导基因,“本”是指以患者为根本,“导”是以创新为导向,蔡宇伽对本导基因的期望在公司命名中已经体现出来了。谈及未来企业发展,蔡宇伽希望通过本导基因能让更多的患者重获新生,也希望通过本导基因的引领,带动整个行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