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直击两会 
 
两会之声 | 关于水环境治理、数据交易机制完善,农工党上海市委这样建议
发布时间: 2024-01-26

摸清底数、补齐短板、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上海水环境治理能力

近年来,上海着力解决污水厂提标改造、饮用水源地污染整治、污水溢流等问题并取得明显成效。然而,河道水污染成因复杂、来源广泛,除雨污混接错接、初期雨水排放、管道和泵站集水井沉积污染物排放和雨天溢流放江等排水系统问题外,农业面源污染、水上垃圾运输、码头堆场排放等也会对河道水质造成一定影响,导致个别河道水质时有波动甚至存在返黑返臭现象。

对此,农工党上海市委在今年上海两会期间提交一份提案,就如何加强本市水环境治理能力提出建议。提案指出,目前,上海在水环境治理方面还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排口、管网底数尚未全部摸清

目前,全市入河各类“排口”、雨污管网“混接”、老旧管网“破损”底数未完全摸清。此外,雨污管网“混接”已实施改造的区域还存在改造不彻底的情况,排水管网设施老旧、破损问题较为突出。

基础设施仍然存在短板

本市泵站污染截流能力仍有不足,不少泵站缺少截流措施,部分调蓄池建设进度滞后;全市污水处理能力时空分布还不均衡,白龙港等污水厂溢流长江、宝山等区域污水排水不畅等问题尚未根本解决。

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

本市排水系统“厂、站、网、河”一网协同调度能力还有待提升,泵站管理精细化程度还不够高,部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老旧失修、缺少管护,绝大多数河道水生态系统还非常脆弱,个别河道整治还存在简单硬质化现象,部分河道保洁存在滥用除草剂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这份提案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具体建议:

解决好“底数不清”的问题

一是建议生态环境部门牵头,加快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逐条逐段识别出各类排口,掌握其数量、分布和排放来源,分类推进整治。

二是建议水务部门牵头,尽快落实《上海市雨污混接普查和整治工作方案》,建立全过程动态管理机制,滚动排查、分批改造,同时加大对相关违规行为处罚力度。同时加快推进排水管道检测和修复改造进程,畅通地下“血脉”,增强污水输送保障能力,保障城市运行安全。

解决好基础设施的短板问题

一是加强泵站污染截流设施建设。进一步梳理沿河市政泵站放江情况,对未安装截流设施的加快整改,对列入调蓄设施建设计划的加快推进。此外,结合城市更新、海绵城市建设、排水系统提标等,积极探索合流制改分流制的可行性。

二是提升污水系统输送处置能力,加快推进白龙港三期、泰和扩建、竹-白联通管等重大工程,充分研究并提升污水系统对污水和初期雨水接收、输运和处理能力,留出冗余能力应对连续降雨等情况,尽最大可能杜绝污水厂溢流长江。

三是提高供水系统安全韧性。建议加快研究全市供水系统长期发展战略,特别是针对第三水源地,加快可行性研究,尽快明确方案。同时,加强备用(应急)取水口日常维护管理,确保能够第一时间启用并满足应急用水需求。

解决好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

一是提升排水设施日常运维养护水平。推进雨水口截污挂篮安装,加强雨水口垃圾拦截;加强排水管道养护疏通,适当提高泵站清淤频次,加强泵站排口垃圾拦截;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护水平,保障出水达标排放。

二是强化排水系统调度管理能力。雨时联动调度,提升“厂、站、网、河”一体化运行科学调度能力,尽最大可能减轻泵站排水污染负荷。雨后联动养护,做到第一时间清理入河垃圾杂物,同时加快引清调水力度,缩短污染影响天数。

三是更加注重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建议水务部门加强对河道治理修复和养护的科学指导,在确保防汛安全的前提下避免河床护坡简单硬质化处理,杜绝滥用除草剂进行河道保洁等“野蛮”现象;以水生态系统恢复为导向,加快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建立水生态监测评估和考核工作机制。

完善架构、革新机制,促进上海数据要素有序流通

数据,是今年上海两会上的热点话题。农工党上海市委今年递交了一份集体提案,建议完善数据交易机制,促进上海数据要素市场发展。

我国数据要素流通交易的潜力巨大。然而,仍存在数据要素流通不畅、交易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农工党上海市委建议:

完善数据确权的全流程架构

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努力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数据的所有权、使用权、转让权、许可权等权利的归属以及行使方式和范围,并制定相应的违规处罚措施。加强组织架构建设,建立专门的数据管理部门或团队,负责制定数据处理和确权政策和流程,并确保这些政策和流程得到有效执行。企业应加大对技术的投入和支持,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和水平。最后,第三方进行确权登记。可以寻求第三方数据交易所进行数据资产的产权登记,以确保其权威性和公正性。

推进数据流通市场管理机制革新

主管部门应重点协助建立起“风险防范机制”,以试点产业联盟为抓手,构筑事前“评判机制”、事中的“监测机制”和事后的“仲裁机制”,共同防范数据产品开发中的合规风险,为数据资源型企业消除后顾之忧。建议政府充分发掘数据要素市场专项试点的“政策价值”,在试点实践中逐步使政策更具针对性,强化政策的激励机制。市场监管部门可试行数据产品利益相关方的“严格认证”准入制。如针对数据业务经营主体数量有限的市场准入“许可制”。金融部门可准许试点推行“通证交易市场”,开发数据交易损失先行赔付险,包括资产流失险、非法交易补偿险等,并设计不同市场实体间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的银行账户自动划拨业务。

促进数据要素充分有序流通交易

政府应加强数据要素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创新发展,推动数据要素市场的统一。利用好“新基建”窗口期,研发核心数据加工技术,联通数据产业链。发展创新型数据要素商业化模式,通过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和新产业,探索优化数据商业化定价、交易和利益分配模式,明确行业参与主体的权利和业务规范,推动数据资源与实体经济和优势领域的深度融合。加大数据要素应用开发,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拓展数据应用场景,鼓励数据要素与创新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数据驱动型研发,重视高新技术的实际应用,提高数据要素价值和流动效率。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为市场企业提供创新发展机会,普及数据流通技术,打造数字化转型样板,提供公共数据服务,推动企业合作发展。

来源: 上海农工党   

中国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员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