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直击两会 
 
“媒”光灯 | 唐炜:以“产业联盟”助推上海科技创新
发布时间: 2024-01-23

人工智能与生物医药的结合,从根本上改变了分子生物学和药物设计范式,新药研发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市人大代表唐炜指出,虽然在中国人工智能药物研发版图中占据着龙头位置,但是随着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上海也应尽快出台相关细则、引导产业联盟、部署研发专项、健全监管体系,以提升人工智能药物研发的创新驱动力和推动可持续发展。

布局“AI+大数据”的药物研发专项

2020年,“人工智能发现分子”入选《麻省理工技术评论》发布的“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通过将人工智能(AI)技术应用在多个药物研发场景中,新药研发的成功率预计可以提升到14%,并为制药企业节省数十亿美元的研发费用。可以预见,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及技术的融合,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融合将成为未来创新药物研发的新范式,必将引领药物研发领域的技术变革。

唐炜说,生物医药是上海“集中精锐力量、加快发展突破”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经过多年发展积累,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策源能力显著提升,人才优势与临床资源持续富集,产业基础与竞争力明显增强,国际化程度国内首屈一指。尤其是在AI药物研发方面,上海张江在中国AI药物研发版图中占据着龙头位置。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7月,全国AI药物研发初创企业增至85家。在地域分布上,中国AI药物研发企业主要分布在科研资源丰富或者产业集群的地带,以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地最为突出,均有10家及以上AI制药企业选择落户;苏州和杭州也在大力布局医药产业,吸引多家AI制药企业,以助推当地科技发展和完善产业经济。

在研发方面,上海市已形成具有较强实力的AI新药研发多学科交叉团队,构建了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驱动的药物设计→DNA编码化合物库筛选→药物化学生物学→药物化学合成综合平台,在多靶标药物设计、化学结构图像识别等领域达国际领先。唐炜建议,尽快布局基于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药物研发专项,联合人工智能研究、防化研究等相关优势单位,开发药物领域人工智能基础算法和全新药物设计技术;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生物医药场景和毒物解毒场景应用;开发基于生物医药大数据的药物研发决策辅助系统,有效赋能新药研发,加速新药产出效率。

强化AI新药产业联盟

2021年,由张江园区开发公司、高校院所、医药巨头、CRO企业、AI新势力等联合创始发起的“张江AI新药研发联盟”正式成立,首批15家联盟成员单位共建合作,2022年,恒瑞医药等10家企业成为AI联盟的新晋成员。该联盟旨在通过“联盟+平台”的方式,打造推进AI与医药跨界交叉融合、数据资源共享、技术迭代升级的重要纽带。

联盟成立以来,形成了良好了AI智能创新生态,在AI药物研发创新、产业合作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包括英矽智能开发的中国首个进入临床的AI制药候选药物ISM001-055、晶泰科技自动化化学合成实验室XtalDynamics、深势科技Hermite药物计算设计平台、德睿智药MoleculePro一站式AI驱动新药研发平台、阿尔脉生物aExtractor:化学分子结构自动提取工具等。

唐炜在前期调研中发现,上海的AI新药研发联盟虽然起步不晚,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从职能来看,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组织松散、集体攻关能力弱。她建议,政府加强引导,统筹布局,在标准化数据平台的搭建和共享、优化投融资环境,推动AI在药物研发和医疗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由政府组织,建立围绕具体任务攻关的AI新药创新联合体。在创新联合体中,由相关领军企业牵头,带动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有组织的科研。

来源: 上海科技报   

中国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员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