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1月15日在上海世博中心开幕。
大会执行主席是陈吉宁、朱忠明、黄莉新、郑钢淼、周慧琳、宗明、陈靖、张全、徐毅松、田春华、李新华、顾云豪、韩顺芳、戴骅。

上午9时整,黄莉新宣布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全场起立,高唱国歌。
龚正市长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他说,过去一年,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在中共上海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快建设“五个中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实干实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前进道路上还面临许多困难挑战,政府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足。我们要正视困难、坚定信心,知重负重、加力奋进,采取更加有效措施,谋在实处、干在实处、成在实处,决不辜负人民重托。
龚正说,做好今年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十二届市委五次、六次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聚焦建设“五个中心”重要使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扩大内需,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深化人民城市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使命在肩,初心如磐。”龚正说,今年工作任务艰巨繁重,更加需要增强政府治理能力。必须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以更加高效的政府治理保障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全体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认真办好每一件群众关切的实事好事,全力回报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期待。
会议表决通过了大会补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办法。
出席开幕式并在主席台就座的市领导有胡文容、李仰哲、吴伟、赵嘉鸣、张为、陈金山、李政、华源,张小宏、刘多、解冬、陈杰、陈宇剑、舒庆、彭沉雷,肖贵玉、陈群、金兴明、黄震、虞丽娟、吴信宝、寿子琪、钱锋、邵志清。
蒋卓庆,贾宇、陈勇,濮端华、焦占锋,老同志叶公琦、陈铁迪、龚学平、蒋以任、冯国勤、殷一璀等也在主席台就座。
部分老同志,在沪全国人大代表,在沪全国政协委员、全体市政协委员,中央在沪单位和本市有关国家机关及驻沪部队负责人,各省区市驻沪办事处负责人和各国驻沪领事也应邀参加会议。51名市民旁听了大会。
聚焦医卫领域
代表们纷纷建言
市人大代表曹惠芳指出,2025年1月8日市卫生健康委、市商务委、市中医管理局、市疾控局共同制定了《上海市深化外商独资医院领域扩大开放试点工作方案》。引进外资医院是一场主动变革,能发挥“鲶鱼效应”,为群众就医看病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促进市场竞争并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经验,提升我国医疗行业的整体水平。在上海的中心城区,直面目前国际化医疗的需求和市场、中心城区具备设立外资医疗机构的良好基础和生物医药产业或为外资医院入驻提供想象空间等三大机遇和挑战。她建议:顺应政策,积极引进外资医疗机构。成立专班,携手国际药企、海外特色医疗机构,展开外商独资医院的定点招商,拓展多个国家和渠道;注重落地,布局大健康产业新版图。探索引进方向的多元化,引进、培育外资医院管理总部,学习消化世界先进医疗管理方法的同时形成外资医院的“首店”效应,在生物医药和生命科学园区导入外商独资的研究型医院,充分发挥外资医疗机构与前端医药产业互相成就的效应,形成大健康产业新的增长极;多管齐下,营造更加吸引外商独资医院的环境。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对接国际通行商事和医疗规则。利用中心城区内金融保险企业较为集中的优势,探索开发与外商独资医院相匹配、广泛共享的国际化商业保险产品。
市人大代表邓小飞表示,医疗联合体是整合区域内医疗资源、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远问题的重要措施。上海市自2020年起,已在东、南、西、北四大区域构建中医医联体,旨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院内制剂是医院根据临床需求自行研制的药品,具有疗效显著、成本较低的优势,且经过药品监管部门的审定,确保了药品的安全性和质量。然而,基层医院无法使用上级医院的院内制剂,导致患者无法在基层享受更全面的治疗方案,增加了患者的就医成本。为此建议:打破政策壁垒。建议上海市相关部门牵头制定政策,破除医联体内院内制剂使用的流通壁垒;拓宽院内制剂的来源。鼓励各级医疗机构根据自身专长领域,提供经过审批并具有显著疗效的院内制剂,允许其在医联体内进行流通;简化流通方式。可以通过医疗机构之间直接结算、院内制剂所有权医院与使用医院签署协议等方式,使制剂的流通更加顺畅;提高院内制剂使用标准。对于在医联体内流通的院内制剂,应满足至少五年以上的使用经验、良好的临床疗效和较低的不良反应;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院内制剂流通监管机制,确保院内制剂在医联体内的安全使用。
市人大代表王尔松指出,基层医疗机构作为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民群众提供着基础医疗卫生服务。上海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727 所,占比接近90%,基层医疗机构是分级诊疗的重要环节,是 15分钟健康服务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居民健康守门人的重要作用。目前,当前社区药品种类不全依然存在,尤其是药品配备的不合理将直接关系到居民就诊的流向、感受度和满意度,制约分级诊疗体系的落实、落细。他建议:逐步放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药物配备比例。在基本药物配备比例方面能逐步放宽,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及操作规范;形成基本药物目录种类定期更新机制。卫生部门主导的基本药物目录和医保部门主导的基本医保目录调整节奏不同,导致部分基本药物目录品种未纳入医保目录或基本药物目录不一致的情况,建议加快目录更新频次,确保目录一致性;因地制宜适当纳入一些原研药物、需求药物。降低对医院必须完成相关集采药物数量的规定,鼓励医院在进口集采药物的同时,也可根据区域居民需求、医院自身情况进口原研药物;建议提供集采药物不良反应反馈平台。让居民能自行通过平台、电话或纸质等方式上报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良反应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