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每一位为上海如常归来默默坚守、共战疫情的你们!

发布时间: 2022-06-02 来源: 上海农工党   

  6月1日起,上海进入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阶段,高架上机动车往来通行,地铁里上班族行色匆匆,街面上商铺渐次开张……经过两个月的持续奋战,一个如常的上海已经回归。这一天,让太多人期盼已久,这些你熟悉的声音与场景再次回到了我们身边!重启背后,有全市农工党党员的尽锐出战……正因为有你们的奉献和付出才能唤醒这座城市重新出发!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作为新冠收治定点医院,是上海战疫的主战场和前沿堡垒。本轮疫情暴发后,面对日趋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农工党上海市委常委、申康委主委、公卫支部主委,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副主任陈良立即组织召开全体农工党党员动员大会,号召公卫中心农工党各个条线的党员积极参与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随后,公卫中心农工党党员们积极响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参与到“大上海保卫战”,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肯定和社会的赞扬。

  抗疫过百天的感控专员

  农工党党员、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控制科副科长汪邦芳从2020年疫情至今,先后11次进入闭环开展院感防控工作,累计坚守时间长达380天。截至目前,汪邦芳已连续坚守新冠病区100天,至今仍在临床一线。进舱工作期间,汪邦芳作为感控专员,利用丰富的工作经验及时发现问题,每天与各病区负责人、护士长及业务骨干讨论感控流程及风险,不断改进感控工作。重症病区的患者大多有呼吸机、气管切开、ECMO及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院感工作难度大,她在实践中提出多项改进措施并实施,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感控安全。新冠病房内的感控工作,每个环节都非常重要。汪邦芳带领医护团队一起制定各区消毒制度,亲自培训并监督消毒员每天做好消毒工作,时刻查看清洁区环境通风系统及各区7S管理工作,最大限度降低感控风险。脱卸防护用品的区域是院感风险最高的地方,汪邦芳与团队经过反复研究最终总结创新“四区脱卸法”脱防护用品流程,并且通过实验证明此方法安全有效,该项目获得上海市医务职工科技创新“星光计划”大赛一等奖。

  让汪邦芳工作之余最牵挂的还是4岁的女儿,由于不能陪伴女儿成长,她心中一直有很多歉疚,汪邦芳告诉自己:现在的分别,是为了上海“如常”的团聚。作为医务人员,作为感控人,应该在疫情最前沿发挥自己的作用;作为农工党党员,积极参与抗疫,履行工作职责,是党员应尽的义务与庄严使命。

  心有锦缎 白衣逆行

  农工党党员、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护士长陆玲庆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在疫情发生后,主动请缨坚守一线,护佑患者生命健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农工党党员的医者仁心和医德本色。战疫期间,陆玲庆作为病房护士长,带领护理团队配合医生做好危重病人的抢救及护理工作。参与ECMO上机、设置呼吸机参数、严密检测患者各项指标事无巨细,陆玲庆总是亲力亲为。作为一名经历过非典、甲流、H7N9的三朝元老,她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本轮疫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出血是ECMO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其中最严重的就是脑出血,为了避免患者出现各类并发症,陆玲庆不敢懈怠,带领团队全力做好带管状态下的护理工作。为了防止患者出现压疮,陆玲庆要求临床护士每两个小时就要给患者翻身拍背一次。随着陆玲庆和护理团队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一大批危重患者病情得到了控制,为接下来的救治赢得了宝贵时间。为了更好地发挥团队作用,陆玲庆根据应急病房的工作流程梳理了各个岗位的职责和分工,及三层楼面床位分布图等台账,正是由于制定了这些详细清晰的台账,即便护士换班频繁,新进入的护士,甚至是外院支援的护士都能够很快的熟悉病区内的岗位职责和具体工作内容,节省了护士熟悉新环境、适应新工作的大量时间。针对新冠疾病的特点,区别于普通病房,陆玲庆还参与了病房设置和工作流程制定。工作中,她积极配合护理部构建以病区人员需求为导向的管理质量,在工作人员结构与层次复杂、患者需求不一的情况下,提高医疗救治能力的同时还能做到医护人员零感染,该项目获得上海市质量协会质量技术奖优秀奖和全国品管圈大赛一等奖。

  回顾抗疫两个月的日日夜夜、点点滴滴,在这场特殊的战斗中,全市农工党党员经受了锻炼、接受了考验,经历弥足珍贵,必将成为人生旅途中最难忘的经历。疫情即将退去,城市繁华如常,我们满怀信心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