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工党上海市委建言:提升上海城市文化地标体系建设
2021/1/22 14:50:26

  在即将召开的2021年“上海两会”上,农工党上海市委拟提交一份提案,对标卓越全球城市建设需求,对优化、提升上海城市文化地标体系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城市文化地标与卓越全球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

  提案认为,当前全球城市之间的竞争已不单是城市经济实力的竞争,更是城市文化、城市个性、城市魅力的竞争。在此背景下,无论是国外或是国内,都越来越重视城市文化地标体系塑造。上海应当要科学分析和理性反思城市文化地标与卓越全球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针对城市文化地标体系存在的单薄性与紊乱性、吸引力和影响力不足、标识度和显示性不强等问题,加速推进上海城市文化地标体系的规划、建设与保护。

  城市文化地标四大功能

  提案进一步指出,城市文化地标对于城市建设而言,主要有四大功能:一是通过城市地标强化对城市历史和城市文化的记忆;二是通过地标建设凸显城市的文化面貌;三是通过文化地标雅化城市形象;四是通过地标倡导城市文化精神。

  上海如何向人文之城的打造和完善更进一步?针对上海城市文化地标建设现状,其核心应对策略是强化城市文化地标体系建设与更新的统筹与规划,该提案提出以下建议:

  一、对标上海城市品格与城市精神,着眼“上海文化”品牌和城市文化软实力,编制“上海城市文化地标系统建设”专项规划

  目前上海无论是市级或是区级层面都很重视地标性建筑的建设与更新,但存在的一个共同问题是缺乏一个系统性规划的引领和规范,导致文化地标建设协同性不够,难以整体性地体现上海城市品格和城市精神。建议由市发改委牵头会同市文化旅游局、住建委、规划与自然资源局等部门,编制上海城市文化地标系统建设专项规划。

  二、以全球化、现代化的价值标准,推动一批代表性城市文化地标的保护性更新和功能提升

  代表性的城市文化地标是城市文化魅力的“塔尖”,仅仅有陆家嘴现代建筑和外滩历史建筑群是难以支撑上海卓越全球城市的地标文化需求。建议对上海博物馆(及在建的上海博物馆浦东分馆)、上海科技馆、中华艺术宫、南京路步行街、上海老城等发展基础好、符合全球现代化价值观念的一批代表性文化场馆、街区进行保护性更新和功能提升,强化“专”、“精”、“特”、“新”,使之成为可与陆家嘴、外滩相比肩、相辉映的顶级文化地标。

  三、学习借鉴纽约、伦敦、东京等顶级全球城市文化地标建设经验,“硬软结合”、“静动匹配”优化上海城市文化地标体系

  综观纽约、伦敦等顶级全球城市的地标建设,其最大特点是一系列软硬结合、动静搭配、美学与功能相统一,共同建构起一个城市文化地标体系,既彰显了城市精神,又增添了城市魅力。较之而言,上海文化地标体系存在硬件强、软件弱,注重静态、忽视动态,美学-功能价值不够协同等短板,需要认真分析、总结和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推动上海文化地标体系整体性优化和提升。

  提案链接:

  1月19日,普陀区政协常委、农工党普陀区委副主委胡德受邀作客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市民与社会》节目,与主持人秦畅一起热聊城市文化地标体系建设。

  胡德在节目中谈到,要用体系化的思维去布局上海城市文化地标建设,地标协同,打出一套组合拳。着眼全局,但又不能忽略细节;着眼“专精特新”,但又不能忽略便捷度;既要不失水准,又要接得了地气。

来源:上海农工党   

中国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员会版权所有,东方网制作。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