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带动作用远未得到发挥 农工党上海市委首先分析指出,目前上海的大健康产业对外资和风险投资的吸引力不够,对市政府重大投资的吸引力也较弱,在市政府重大工程投资中,生物医药和健康服务产业的投资占比粗略估计不足一成,产业链带动作用远未得到发挥。 具体而言,从产值总额来看,生物医药产业的产值总额尚不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业总额的22%,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更是相对较低。 目前大健康产业仍以医药制造为主,企业规模偏小,生物医药企业的平均规模在4亿元左右,资产规模和利税规模大企业相对较少,缺乏独角兽企业。企业规模不大明显影响和限制了企业的竞争力、研发能力和创新能。 诊断试剂市场占有率普遍较低,目前各大医院检验和检测单位购买的临床诊断试剂中,国产试剂比例仅为30%左右,主要市场份额仍由跨国品牌占据。原因在于上游产业链配套缺失,研发投入不足。 医疗保险业发展滞后,集中表现在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滞后,不能适应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特别是对于高端医疗服务产品的补充保险缺乏设计;与国际医疗保险对接缓慢等。 夯实上海新药研发创新全国高地 农工党上海市委建议,上海要吸引新药研发总部和生命健康独角兽企业总部集聚。建设国家级药物大科学基础设施平台。此次上海在新冠病毒疫苗研发项目中未能在全国范围内进入“第一梯队”。究其原因,大科学设施(即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匮乏是重要瓶颈。“十四五”期间应加快制定生物安全和公共卫生科研基础设施体系总体规划,把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纳入“新基建”给予支持,尽快补齐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 打造诊断和检测试剂研发生产优势。上海要大力扶持和打造诊断试剂领域的竞争优势,培育和打造龙头企业,形成诊断和检测试剂生产制造的上海品牌。进一步加大对核心技术创新的政策激励和资金支持,鼓励各类基金投资早期原创项目,推动企业开展上游核心原料的自主研发生产,提高诊断试剂的原料国产化率,完善产业链配套,加强临床诊断试剂的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与应用。 培育中高端医疗设备“上海品牌”。要培育扶持规模以上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集聚,加大中高端医疗器械创新支持力度。聚焦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等核心环节,以进口替代为导向,鼓励本土骨干企业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医院开展协同创新和联合攻关,解决一批制约产业升级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卡脖子技术。重点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中高端医疗器械产品企业。 创新医疗保险制度 我国保险业过去10年虽然发展迅猛,经营的基础却仍不足。这中间,保险公司对客户医疗健康数据的缺失是掣肘保险客户获得感的主要原因。 组织医疗、保险、数据等不同领域专家,建立数据质量监管和统一标准,搭建专门的健康医疗数据平台,有效降低数据应用门槛,激活多元化的健康产品和服务创新。此外,使用医疗数据可适当收费。保险公司申请使用医疗数据时,保交所可收取一定的费用,用于支付统一规范、存储各地的数据的成本。所收取费用的结余部分,可考虑补充到大病保险等公益方面。 农工党上海市委认为,要推动医疗保险深化改革,破冰商业健康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融合创新。以商业健康保险产品为桥梁,建立保险公司、三甲医院与优质民营医院的合作平台。面向高收入人群,尝试进行商业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制度创新,通过推进商业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之间的数据交流,探索快赔、直赔等多种模式,实现公立医院的商保便捷结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