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直击两会 
 
农工党、医卫组委员座谈侧记:扎实推进“公卫20条”落实
2021/1/25 9:32:40

  “农工党、医卫”组的不少政协委员是医务工作者,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1月23日和1月24日两天下午的分组会议座谈中,如何扎实推进“公卫20条”落实,成为委员们热议的焦点。

  新的散发性新冠肺炎疫情令人关注。“需要加强警惕,但不必过度担心,更重要的是上海有一个不断健全的体系。而目前我们特别要思考的是,如何扎实推进去年4月出台的《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若干意见》,即‘上海公卫20条’的落实,为上海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构筑起一道更强的防线。”1月23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朱同玉如是说。

  采用多种方法综合检测以提高隔离人员阳性检出率、加强相关检测以快速摸清环境本底,朱同玉提出,应扩展并创新防控思路,巩固和提高科技抗疫和精准抗疫水平。他期待上海在“高科技防控疫情”上有更大的软、硬件考量。

  做强基层,是不少委员在发言中强调的。市政协常委、农工党市委专职副主委陈芳源希望更多关注基层疾控人才队伍的培育和爱护,“一定要有政策倾斜”。

  对此,市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许剑民表示赞同:“这次抗疫中,社区卫生服务中担当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加强功能建设,有效提升其服务水平,值得我们探讨。”其中,“人才”,是许剑民的关注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才流失非常严重,可谓刻不容缓,必须要建立与三甲医疗机构不同的考评体制”。

  市政协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针灸科主任裴建认为,公共卫生防疫和基本医疗是基层重点,也是基本的体系建设,分级治疗制度建设中要强化上级和下级的联动,做强扎实防线。

  要有更多前瞻性的考量,这是两位去年疫情期间赴武汉开展医疗支援工作的市政协委员的共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胡伟国认为,在大型医院,应该有相关预案,包括医生护士要有常规的训练,有平战结合的配置,与此同时,要加大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研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医保办主任陈澍也认为,要加强相关科研“硬核”创新攻关力量。

  市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乳腺疾病中心主任张宏伟建议,在疫情防控特殊情况下启动“慢性病大处方”机制,降低处病情控制期的慢病患者赴医疗机构频次。

  市政协委员、静安区卫生健康委主任叶强认为,应加大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的宣传力度,鼓励和促进疫苗接种工作。

来源:政协头条 作者:顾晓红   

中国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员会版权所有,东方网制作。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