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直击两会 
 
王柱德在浩瀚的笔墨世界里延展艺术家的审美追求
2021/1/25 9:34:11

  王柱德先生的山水画作品笔墨苍润,画风朴拙,清雅秀丽,境界深远。他善用浓淡有变的线条勾写山石,墨气淋漓,层次丰富;笔和墨柔中有刚,浑然一体。观其作品,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浑朴清穆,其中既浸润着画家斋心养境时的妙悟,又洛透了先生的蒙养之功。

  王柱德,1962年生于上海。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农工民主党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华侨书画院理事、上海海上书画院理事、太湖书画院副院长、长海长卷书画社副社长。结业于上海美术家协会高研班,作品被多家美术馆收藏,跻身当代海派中青年翘楚行列。

  王柱德作品从线条的运用上,用笔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来表现物体的质感。从墨的运用上,讲求皴、擦、点、染交互为用,干、湿、浓、淡合理调配,来塑造形体,烘染气氛。

  王柱德先生的山水画颇有中国传统画的味道;在构图的形式感上,黑,白,灰色对比的运用上,体现了当代的节奏美感和时代精神。捕捉了不易被留意的自然生机,意趣。并把这一切富有诗意地描写出来,情景融洽,妙合无间,给人以平淡天真,化古为新的感受。

  王柱德先生在国画创作中,追求的精神特色是以情造境,情趣横生,观王柱德先生之画,画中有诗。既有诗的意韵,更有画的妙境,写出了自然山水的精神气质。王柱德先生的山水画作品萧疏淡远、清高雅致。追古得雅趣、出新见精神。内涵丰富宽广自然而然地实现了景致与情怀、传统与个性的和谐统一,彰显出独有的艺术语言与风格,极具大家之像。

  品读王柱德先生的山水画,犹如欣赏令人悠然忘我、心灵澈净的古琴曲,悠缓低吟、急转高扬,雄浑不乏清新,苍茫亦见润泽,空灵而又浑厚,重笔墨更重意境。王柱德先生作品墨色积染与水墨氤氲并举,在他的某些作品里,以较为成熟的皴法绘出山石草木,而在画面的一隅,又以积墨、泼墨之法活跃画境。墨之倾泼,势等崩云;而墨之沉滞,色同碎棉。山隈空处,笔入虚无;树影微时,墨成烟岚。正是这些灵活的笔法与墨法使王柱德先生的山水画呈现出分外灵透,分外洒脱的效果。

  王柱德先生山水画境多以柔美隽秀取胜,他的画面中林壑优美,山重水复,云蒸霞蔚,于幽深处见灵秀,于朴茂处显明丽,在淡雅中表现出跌宕超逸之致。若是只以“境之奇怪”与否来论。王柱德先生的山水画似乎显得较为“平”,然而,他突出的优点也正在这里,他以恬静悠然的面貌赢得了美术界的关注。

  王柱德先生山水画的布局不拘成法,随机而变。他有一类作品采取传统的纵向构图法,近景、中景、远景三段分明,景物开合有序,节奏感强,在整体上追求空灵简洁的效果,画面上通常是大面积留白,并与虚白处落款钤印,在形式感上颇具古意。不过,他更多的作品更体现出因情、因景而变的创造意识。

  王柱德先生的作品既崇尚传统、又不囿于陈规,既兼收并蓄、又有独特面貌,画幅间一山一水的审美转换,自有雍容的格局和恢弘的气势,总显得劲健俊朗、大气清新。其画风画路无疑契合当今时代的审美取向,也表现出源自天赋才情和丰富阅历修养的艺术个性。

  古代有论者认为,境之奇者,不在位置,而在气韵之间;不在有形处,而在无形处。王柱德先生的山水画之“奇”就在无形之中,他不刻意求奇,他的画沉着醇厚,有种温婉的、柔静的文人气息,而其中的种种韵味,皆从朝暮四时阴晴雨雪云烟变幻间贯想而来。画面里那些茂密的林木,曲折的溪水,带给观者以可游、可居的真实感,而山间若有若无、似行似滞、飘渺无踪的雾气以及变化莫测的天光则将实景色幻化成朦胧微茫的虚境。

  王柱德先生作品中描绘江南的景色,陂陀起伏,林峦深秀。房屋依山傍水,景色宜人,山径蜿蜒时隐时现,曲径通幽。河水清澈见底,小桥横与泉波,江旷平远,悠长恬淡之境。此画树轮廓笔线劲挺爽利,灵活多变饶有趣味。笔法灵活多变,墨色浓淡干湿变化微妙,烟岚轻发山气浮劲,所造之境,使人历历可游。

  王柱德先生的山水画作品,原始率真、自然质朴。画面不仅有很强的艺术性和层次感,更具有抒情性和笔墨感势,以当代人的情怀去描绘山水画,富有一种淳朴清新向上之感,表现出“可游可居”的诗意。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浩瀚的笔墨世界里延展出艺术家的审美追求。

来源:今日头条 作者:郭兴华   

中国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员会版权所有,东方网制作。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