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直击两会 
 
政协委员谈眼下疫情防控:什么已经在做 什么要赶快去做
2021/1/25 9:49:57

  这几天,上海出现数起本土确诊病例,有多位政协委员因工作需要,留守抗疫一线,没能来参会。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会场内对防疫问题的讨论。委员们结合各自领域的实践和探索,又带来了许多新思考。请听上海电台记者赵颖文、胡�珏发来的报道:

  农工党和医卫界别的政协委员,大多是医生。在昨天下午的预备会议分组活动上,大家的话题和讨论紧紧围绕疫情展开。

  “这次疫情出现之后,大家都有预案。比如说我们仁济西院,所有的医生凡是最近一周在工作的我们都做到了隔离,如果是临床白天来查房的,酒店到医院都是一个闭环的。”

  农工党市委专职副主委陈芳源,是仁济医院血液科一名医生。她说,目前封闭运行的西院区,所有工作有条不紊继续。

  陈芳源:“还有一些浦西的病人做了检查的,我们就移到东院去,核酸检测阴性的都能够安排好时间,让他们继续完成看病。”

  与此同时,上海各相关区域正争分夺秒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静安区卫健委主任叶强委员,在开会间隙一直和会场外的同事们保持联系,关注疫情动态。他说,对可能受到感染风险的人群进行大规模的筛查和隔离,是最管用也是最快速的处置方法,请市民们一定要配合,这是最大的帮忙。

  叶强:“上海去年已经开始为疫情预设了大规模人群筛查的方案,每个区它都会有按照中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要求,对人群在短时间内全员筛查做了一些准备,包括采样,包括核酸检测等等这些准备工作。”

  从常态化防控,到启动应急预案,叶强委员进一步提出:“我们现在全小区的封闭,以前可能我们只要把大门关上就行了,实际上来说既要把大门关上,也要把小门关上,你得把家门要关上才行。这个预案是在不断的操作上提炼出来的。”

  委员们说,疫情防控涉及方方面面,不同阶段,情况不同,既要有针对性举措,更要能不断细化完善这些举措。市民政第三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周菁委员调研发现,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热哨点,布局还不够合理。

  周菁:“因为都是临时建的,就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出入口。这个位置应该跟医院的门急诊或者病房,应该有分开的,它应该跟院感的要求是要一致的。”

  在防范输入性疫情传播方面,民盟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杨德妹建议,进一步强化口岸公共卫生治理,实现全过程的安全监测。

  杨德妹:“构建一个跨部门的监管机制,实时的获取那些未被关注的传染病和动植物的疫情,来建立一个情报的共享机制,为政府治理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参考数据。”

  不仅是应对眼下的新冠疫情,在面对更多公共突发公共事件时,我们也要能有应对措施,包括医疗设备,应急物资等等。来自市疾控中心的冷培恩委员说:“要建立一些储备的顶层设计,加强长三角之间的沟通,在物资短缺的情况下可以调配,涉及到机构的建立、储备的目录,还有储备的生产,不需要的时候这个线不一定生产,但这种能力要保留,这种机制要保留。”

来源:话匣子 作者:赵颖文 胡�珏   

中国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员会版权所有,东方网制作。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