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评比拉票链接是否经常“霸屏”你的微信?许多网络投票评选不仅让人烦扰也与“公开、公平、公正”背道而驰,甚至催生出了一条成熟的“刷票”产业链。 
市政协委员王芳就被“网络刷票”找上了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上海市政协委员王芳就此递交了《关于禁止公共部门评奖评优采用网络投票的建议》。 “涉及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如学校、妇联、社区、党建等公共部门举办的网络投票,因其不能把控是否有刷票行为备受争议。” 提案的出炉,源于她的亲身经历。 在不久前,王芳所在的单位参加了一次评奖评优活动,网络投票就是其中一项评价内容。 投票开启的第一天,王芳发动了身边的亲朋好友一起投票,让她没想到的是,第二天公司的固定电话就接到了“刷票”公司的来电。 
“刷票”公司的客服号展开了心理攻势 “价格三、四千块钱,一万票。跟你说得非常清楚,你不买票,你的对手在买票,他出多少钱在买票,你要花多少钱去买票……” 与这一说法相呼应的是,在投票平台上,各参选单位的票数确实拉开了巨大的差距。王芳一面展示与刷票公司的微信聊天记录,一面告诉记者: “确实是一晚上,这个票数就互相攀比攀升。早上起来的时候,一两万票、两三万票,就上去了。” 
在不到5天的时间里,王芳委员所加的这场评奖活动,82个参评主体共获得超过405万票。 王芳委员认为,面对这种情况,主办方没有取证能力,缺乏监管手段,甚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把拉票作为了“扩大宣传”的手段,不仅伤害了政府部门、权威机构的公信力,对社会风气、个人价值观的破坏威力远大于正向引导性。 她建议,政府、事业单位等公共部门单位禁止采用网络投票方式评选。 正确理解评选的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涉及被评选对象、范围、内容、办法有一定专业性、渠道或区域性质的评选,建议在合适的范围内公开进行评选。评选评优建议设定标准,采用专家评选方式进行建议政府、公共事业部门评选评优细化评优标准、条款,并作为评选依据统一标准,采用现场答辩、专家评审等方式进行评选。健全评价评优管理办法和制度建议有关部门清理各种网络评选,完善评价评优管理办法和制度流程,杜绝网络投票评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