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世界500强之一的美国跨国日化企业宝洁公司在德国惹麻烦了。宝洁在它的碧浪洗衣粉促销装盒上印有一件德国队球衣,号码88。88字形对称,在德语中又发音洪亮,应该说是一个不错的方案,然而88恰恰犯了德国人的一个大忌讳,两德统一后,1994年9月德国联邦议会通过了《反纳粹和反刑事犯罪法》,明文规定禁止使用纳粹标志、口号及敬礼姿势,禁止使用任何具有纳粹象征意义的标记符号、标语和徽章。宣传纳粹思想、美化纳粹战犯、悬挂纳粹旗帜和口号均为非法、对犹太人进行诽谤、攻击和恶意伤害者,都要被判罚或处以徒刑。新老纳粹分子敬礼时都要喊:“哈哎,希特勒!”这两个德语词都是H打头的,H是德语字母表中第八号字母,德国极右翼分子为绕开《反纳粹和反刑事犯罪法》规定,常使用88暗指HH,即代表喊“哈哎,希特勒!”一时之间德国舆论哗然,一片批评和嘲笑声。
生意越做越大,世界越来越小,不同国度和文化的人交往越来越频繁,除了各国的法律法规不一样外,不同母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思维方式也有各种各样的差异。就拿数字88来说,母语英语的人和和我们操汉语者一样,思维表达方式是“80又8”,而正宗的法语表达方式则是“4个20再加8”,到了德语更是变成了“8和80”,德语里的两位数表达起来都是先讲个位数码,再讲一个“和”,然后是十位数码。语言直接影响思维方式,即使是同样源自地中海沿岸文明的欧洲人之间也是如此。有时双方语言中某些细微的差别不充分认识的话会闹成大问题,我的德国语言老师曾讲过这么一个故事:二次大战结束后,盟军占领下的德国各地闹饥荒,急需调入粮食,美军占领军当局的官员华盛顿发电报,请求速运谷物来,德国人表示谷物的词是korn,美国佬把korn等同于英语中的corn,美国英语中corn又有玉米的意思,美国人想:“要玉米还不好办。”第一批运倒的全是玉米而不是德国人真正急需的麦子。
70、80年代国门初开,第一批前往欧美国家的学生学者中的许多人感到最吃力的倒不是语言听说能力,而是文化差异的冲击和不适应。我们要和其他文化的打交道,交朋友,搞贸易,做生意不能不对于对方的语言的微妙之处,思维方式的不同,以及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中的各个方面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掌握。学术交流中是如此,商务活动中也少不了,就是普通老百姓,现在出国旅游是寻常事,无论你是团队游还是自由行都应该注意到文化差异,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随乡入俗嘛。这几年来,中国游客在海外,为什么会有个别人“讨人嫌”,除了有些人行为举止不够检点外(即使在中国其作派也是有问题的),相当一部分还是属于对于文化差异了解不够,或者对于随乡入俗重视不够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