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东方卫视晚间新闻报道,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国际知名快餐连锁店的肉类供应商――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存在大量采用过期变质肉类原料的行为。事件被曝光后,监管人员于当晚7点半赶到位于上海市嘉定区马陆工业城内的福喜厂区。保安拦住厂区大门,阻止监管人员监督检查,僵持了一个多小时后,直到公安赶到现场方得以放行。
“福喜事件”发人深省。其一,为什么总是媒体曝光在前,监管部门执法在后?举报人宁愿向媒体报料,也不向监管部门举报,或许是对监管部门缺乏信任,或许是存在种种顾虑,比如担心举报难以引起足够重视、担心因为走漏消息造成证据灭失、担心举报后监管部门不能迅速反应……这些担忧并非没有道理,也是监管部门理应思考的问题。
其二,为什么总有人敢于触碰法律底线,如何进行防范?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将过期八个月的、颜色发青的臭肉重新切片装进新包装,将“保质期”延长了一年。每天会有专人制作两套报表,以掩盖真实的生产日期。企业为什么敢知法犯法?现有食品安全法的处罚力度太低是主要原因。
亡羊补牢犹未晚。针对举报人可能存在的不信任问题,应从监管部门自身的角度出发,着重做好如下几点:加强部门协调,食安监、公安等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应在第一时间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及时赶赴现场展开执法检查,提高执法威慑力和效率;有效开展先期调查,查实证据后,再公开进行执法处置,提高违法案件的查处率;进一步加强宣传和展示监管部门的执法能力,消除举报人的顾虑,形成全社会监管食品安全的氛围。
为预防有人触碰法律底线的问题,应立足于“完善法制,从严执法,强化溯源”的基本点,要加快对食品安全法的修订,提高违法的处罚力度,强调违法者不得再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依法定罪处罚;监管部门要严格执法,对于谋财害命似的违法行为坚决吊销其生产许可,触犯两高院司法解释的按食品罪定罪处罚。避免以往执法过程,政府因顾及从业人员的就业和社会稳定,而从轻处罚的情况出现。
此外,对照上海市正在制定的“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利用信息化技术实时掌握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来源及流向、供应商资质、检验检测结果等食品安全相关信息,确保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做法无疑在监管手段上是一大进步,但是针对此次事件,应该重新思考该办法的实施如何能够真正获得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来源及流向的信息,避免在阴阳记录掩盖下的违法生产事件继续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