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员风采 >> 人物专访 >> 稿件
我的良师与楷模陈灏珠
2011-01-27 12:26  来源:上海农工网  作者:左焕琛  

  白驹过隙,我与前辈陈灏珠教授相识已逾半个世纪。多年来,我有幸得到陈老的教导,感激之情须臾不曾忘怀。喜闻《上海市名医大家》一书即将出版,提笔略叙陈老点滴,虽不及万一,仅表一片崇敬之情。

  德高望重的医界楷模

  陈老是我国心血管病学的主要奠基人,在学术界名望甚高。我从1957年进入上海医科大学就闻其大名,作为医学生,我们不仅聆听他的课程,还学习他所主编的和参编的一系列《内科学》、《实用内科学》、《实用心脏病学》等10余种教材和专著。在我们学生看来,他治学严谨、为人师表,和蔼可亲,堪称医坛楷模。

  陈老对我国心血管病学的发展贡献良多,50年代初他率先采用“心肌梗死”一词并用单极导联心电图作出诊断,50年代末率先预见到冠心病将成为我国最常见的心脏病病种,70年代起率先对上海人群血液脂质变化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率先施行左心导管检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等介入性诊断和安置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等介入性治疗。1997年他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获得中国介入心脏病学终生成就奖,今年又光荣地获得2009年上海市科技功臣的称号。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之余,陈老笔耕不辍,论文著作十分丰富,迄今已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40余篇在国外和国内英文版杂志发表。他编著和主编了12本专业书籍,其中倾注陈老满腔心血之作的《心脏导管术的临床应用》被誉为是我国心血管病介入性诊断和治疗的经典教材,《实用内科学》已出版到第十三版,《实用心脏病学》是第一部由我国心脏病医生自己编写的经典著作,已经出版到第四版,体现了中国医学界心脏病学的理论和实践水平,达到了国际水平,影响深远。

  坚定的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

  我1987年加入农工党,1988年参加了农工党上海市委的领导班子。当时陈老当选了农工党市委主委,后来又兼任农工党中央副主席,我则担任市委副主委兼秘书长,直接在他的领导之下。1988年换届后,市委领导班子存在很多的困难和问题,在这样一个比较复杂、纷乱的情况下,陈老十分沉着,很善于做工作。他紧紧依靠中共上海市委、市委统战部,以宽厚的政治胸怀团结大家,他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克服重重困难,不久就获得了同志们的信任和爱戴,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起来,这在当时非常不容易。

  陈老担任了12年主委,在工作极其繁忙的情况下,他不仅获得了众多教学、临床、科研等方面的荣誉,在政治上也十分坚定,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并能够团结大家齐心协力地致力于农工党市委的自身建设,在他带领下市委会的机关管理等各方面工作都曾得到市委统战部的表彰。陈老曾担任第七、八、九届的市政协常委、副主席,多年来一直积极参与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工作,每年都带头认真准备提案,其中不少被评为优秀提案,有的还被人民日报“内参”刊登,《关于建立国家价格评估机构的建议》、《关于城市卫生长效管理机制的研究》等提案分别得到朱�基总理和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有的获市政府决策咨询三等奖。他在全国政协和上海市政协的全会大会发言,如《关于改善城市贫困人口的医疗服务的若干意见》、《加快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改革》、《关于城市卫生长效管理机制的研究》等,都受到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从医为民、从政为国”,这一思想在陈老身上有着充分的体现。

  爱护提携后辈的良师

  陈老是我的前辈,也是我政治上的引导者。我任市委秘书长和副主委期间,他很注意倾听包括我在内的工作班子成员的意见,有什么事都是大家一起讨论,待人非常宽厚,没有一点架子,为此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爱戴,也为我们后人者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当年,我从高校里一个单纯的学者慢慢走上民主党派市委的领导岗位,正是处处以他为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他的精神。在陈老的培养和影响下,我先后担任了副市长、政协副主席、又接替了陈老的农工党市委主委和中央副主席的岗位。陈老这种轻个人进退,甘为人梯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他曾说,他从一个普通的医务工作者到市政协委员,又从市政协常委到市政协副主席,还担任了全国政协常委,深感点滴进步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的。他谆谆教导我们,要在参政议政的实践中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继续为巩固和发展这项制度而坚持不懈地努力。正是因为有他的亲切教导和培养,才使得我们后辈能茁壮地成长。

  陈老不仅在政治上提携后人,在业务上也尤其注重对年轻人的提携和培养。他曾培养了70多个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现在这些人都是相关医学领域的骨干,有些已经成为知名心脏病专家和各地心血管科的学科带头人。如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葛均波教授,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心脏超声诊断室主任舒先红教授等等。

  最让我深深感动的是,陈老退下来以后仍不忘提携后辈。2007年复旦大学医学院80周年校庆时,他向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资人民币100万元,设立了复旦大学陈灏珠院士医学奖助学金,用于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医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在他看来,当年学校和医院选择培养了他,现在他也希望自己能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支助政策体系添砖加瓦。陈老说,看到医学事业后继有人就是他最大的欣慰。

  如今的陈老已近九十高龄,但还是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讲课、查房、会诊,兢兢业业地做工作。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虽从领导岗位退下,但每逢政协、统战部和农工党开会还是早早到会场,笔记本上书写的字迹,还是那样的密密麻麻、极其工整。

  陈老对我们而言,既是良师又是楷模,他的人格魅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