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史天地 >> 党史研究 >> 稿件
哈尔滨马迭尔宾馆――多党合作共商筹备新政协的见证地(一)
2014-09-01 10:23   作者:王彝伟  

  一说起哈尔滨的宾馆,上了点年纪的人都会想到马迭尔宾馆,“马迭尔”即英语摩登、时髦之意。她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最繁华的中央大街89号,是1906年,由法籍犹太人加斯普修建的一座属新艺术运动风格的三层建筑,建筑整体洋溢着路易十四王朝豪华与贵族的风范,被称为“小凡尔赛宫”,以它高贵、神秘和浪漫的“新艺术”的风格扬名中外。这座历经百年沧桑的历史建筑,它走过了多少霓裳艳影,它印满了各个时代重要事件的脚印;它几度易主,经历了多少风雨飘摇,见证了一次又一次重要历史的转折。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马迭尔宾馆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的名人如宋庆龄女士、国联特使英国人李顿、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意大利记者范思白、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等四大名旦、著名作家丁玲以及艺术大师徐悲鸿等来此下榻。1946年曾被中共东北局作为招待处使用,是当时解放区的政治会议中心。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可是,在此之前,尚有新政协的筹备活动,却鲜为人知,那就是1948年10月21日至11月25日间,在哈尔滨马迭尔旅馆,中共中央代表与六个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成功地进行了三次会谈。因此,马迭尔旅馆,可称之为新中国航船的起锚地,它有幸见证了新政协筹备、新中国的建立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的诞生。

  积极响应“五一”号召

  1948年4月30日,为迎接全国革命胜利的到来,中共中央发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战斗号召《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明确宣布:“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是中国人民死敌蒋介石走向灭亡的日子”,“是中国人民走向全国胜利的日子”,“全国劳动人民团结起来,联合全国知识分子、自由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社会贤达和其他爱国分子,巩固与扩大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为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并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各民主党派、各民主团体、各社会阶层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得到多数民主党派、民主人士的积极响应。

  第二天,即5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致李济深、沈钧儒的信中,提出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具体意见,明确提出政治协商“会议的地点,提议在哈尔滨”,作为全国最先解放的大城市哈尔滨,则被确定为召开全国政协会议预备会议的最佳所在地,这项工作指定由周恩来同志主持。5月2日,中共中央就关于邀请各民主党派代表来解放区协商召开新政协问题电示中共上海局。之所以称“新政协”是为区别于国民党的政治协商会议,1945年至1946年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以及各民主党派(民盟、青年党等)为抗战后的和平建国大业在重庆召开的会议。为了与1949年后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相区别,此次政治协商会议称为“旧政协”,而将1949年后的政协称为“新政协”或“人民政协”。

  毛泽东主席在致李济深、沈钧儒的信中,提出了召开政治协商会。于是,这个被誉为“东方凡尔赛宫”的旅馆,见证了中国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的历史瞬间;于是,各民主党派、无党派和华侨代表性人士被中共中央邀请,从全国各地及海外陆续会聚到达哈尔滨。

  中共发出的关于召开新政协会议的号召,得到各民主党派的热烈拥护。5月5日,李济深、何香凝、沈钧儒、章伯钧、马叙伦、王绍鏊、陈其尤、彭泽民、李章达、蔡廷锴、谭平山、郭沫若联合通电国内外各报馆、各团体和全国同胞,公开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号召。通电说,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密合人民时势之要求,尤符同人等之本旨。”“事关国家民族前途,至为重要。全国人士自宜迅速集中意志,研讨办法,以期根绝反动,实现民主。”同日,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代表联合致电毛泽东,表示对中共的号召“曷胜钦企”。

  各民主党派纷纷通电或发表公告,热烈响应中共中央的历史性号召,并于当年下半年接受中共中央的邀请,相继派代表分赴河北省平山西柏坡解放区和哈尔滨,后又汇集北京参加筹建新中国的工作。这表明我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选择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标志着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坚定地走上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了政治纲领、政治立场的转折,是民主党派发展历史上十分关键的政治觉醒,是我国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未完待续)

  (注:部分材料采编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