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长廊 >> 杂文撷趣 >> 稿件
三上北固山有感
2014-06-30 10:46   作者:戴玉琳  

  北固山是镇江三山名胜之一,由于在镇江的最北面,形势险固而得名,它宛如一条昂首翘尾的巨龙,雄踞在扬子江滨。

  三国时刘备招亲的故事就发生在北固山后山的甘露寺,它因此而名扬千古。山上的亭台楼阁,山石涧道无不与孙刘联姻共拒曹魏的历史故事有关,成为游人寻访三国古迹的绝好遗存。甘露寺高踞后山巅峰,形成寺冠山的特色,相传建于东吴甘露元年(公元265年)而得名,规模不大,名气却不小。历代骚人墨客如沈括、苏轼、辛弃疾等都在此留下千古传诵的名篇。“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到镇江的游客,不去金、焦二山也要领略北固山的风光。

  当我记事的时候,我就住在北固山下离试剑石不足百米的江苏医学院教授宿舍里,直到1959年江苏医学院搬迁南京,更名为南京医学院时我才离开北固山。北固山是我儿时嬉戏的天堂,星期天常和大小玩伴一起登山游玩。听老人讲孙刘的故事。当时上山有两条路:一条是经中峰山脊,从气象台那面上山的路;另一条是镇江造船厂那面通过后峰南侧山边修筑的砖石斜坡上山的道路(现称东吴古道,有3-4米宽)上山。两条道呈人字形,直达甘露寺山门。中峰山脊上的道路比较差,但快近山门的地方豁然开朗,为较宽的砖砌的大斜坡道路,俗称为勒马坡,(即《三国》上称的“驻马坡”)。传说孙、刘遛马后在此勒马。如不勒马就要闯进山门了,可信度较高(见《三国演义》54回)。现在看来,甘露寺为软禁人质的绝佳处所。北固山后山为高80余米的峭壁,北临长江,只要守住山门,人质就插翅难飞,只要守住这两条路,也只能徒唤奈何。

  试剑石位于中峰气象台下得山边,为有二人高的巨石,上有由上至下的裂痕。传说刘备甘露寺招亲,由于诸葛亮的妙计,弄假成真,得了大便宜,但被软禁成了人质,孙、刘二人心照不宣。一天二人同游至此,刘备见路边有一块巨石,便拔出佩剑对天默祷:“我若能返回荆州成就霸业,剑劈石开,如剁石不开必死于此地。”手起剑落,石头应声被劈为两半。孙权在旁明知故问:“玄德为何恨此石?”刘备自然是不说真情,以破曹兴汉搪塞。孙权也拔出宝剑,向另一块石头劈去,剑落石开。刘备明知故不问,二人相视,仰天大笑,留下两块裂开的石头。我当时就想,此石如此巨大,剑如何劈得了?孙、刘的力气要有多大才能劈开?

  有寺就有塔,据说北宋时(1078年)为甘露寺铸了个九层铁塔,上有精美图案,明代改为七层,现仅存四层。推测在高山之巅又无避雷装置,易为雷击所毁。生铁铸造的宝塔,我只见此一座,因此是不可多得的国宝级古董。开封的铁塔,实为琉璃砖所建,颜色象铁而已。

  山上临江面为石砌栏杆,约1米多高,是眺望长江和金、焦二山的绝好地点。那时江面上船帆点点,江边有固定装置的拉网,有人在拉网捕鱼。江面上偶尔也能看到黑色的江豚(我们称江猪)。

  北固楼为北固山观景点,为砖木结构二层楼,楼顶是简单的斜坡状。高度还不及现在的二层楼高,上层临江的一面为可全部敞开的中式大窗。在北固楼和临江栏杆组成的院落中,有只石羊(狠石)坐北朝南,是孙刘定下联合抗曹之盟的地方。我小时候也常去骑石羊。东面有个祭江亭,传说孙尚香听到刘备去世后,在此遥祭,然后投江自尽,结束了这段政治加爱情的故事。山上有一块“天下第一江山”的石刻,此语出自刘备之口。为宋朝镇江通判所办,敢于刻在山上,自然非常精妙。

  十年前,我随旅游团故地重游。原来两条道路都被截断,从试剑石处向北新开一条石级道路直达东吴古道的半山腰处,再向上又修石级直达山顶甘露寺。即从人字中间修了一条道路。这样从寺庙可不经山门直接下到东吴古道或下到试剑石处。“险固”之说就不复存在了。除了甘露寺修缮之外,其余古迹均保持原貌,只是北固楼已不让游客上去了。恐大量游客涌入,此楼必然垮塌,不让上是有必要的。

  最近,我带着家人自由行,去看我儿时的天堂。试剑石不但移了位还变成了二块不足半立方的小石头。旁边还立了孙、刘二人持剑的雕塑,好像确有其事。它解了我幼时的疑问,但这还是古迹么?连传说的也不是了?临江的栏杆被拆除造成城堞状;东吴古道外侧也修成城堞状,好似一个军事要塞,透着杀气,与佛门格格不入,据说是恢复元朝时的景观。临江的栏杆外为悬崖峭壁,十倍于城墙的高度,不造城堞也万无一失,造了还有碍观江景了。如当年如此,孙尚香要越过它投江也有相当的难度。北固楼得到了彻底扩建,长高了不少,更名多景楼。据说现在北固楼的位置,原来有多景楼,是孙尚香住所,可谓古色古香,富丽堂皇。我们小时候早已夷为平地。登楼观景定胜过老楼,如范仲淹在世,定会为其作记,使主张建楼者与滕子京齐名,几百年后也会成为古迹。由于不是老楼,现在几十层的大楼多的是,就没有必要上楼凭栏了。加之阴天又遇空气污染,上楼啥不要说江猪,就是江轮也看不见。想起幼年时的蓝天白云,不胜感慨:环境就是我们这一代人搞坏的。

  重要文物石羊被移到院子西北角的角落里,放到苏富比拍卖行,难道它不比此新楼更有价值?铁塔仍在原处,只有四层,没有顶,我想花了这么多钱修复古迹,就不能把这个稀世珍宝修复一下?至少造个塔顶,让它象个宝塔的样子。

  我曾在德国奥格斯堡住过两年。那儿有个福格尔小区,是500年前福格尔家族建造的廉租房小区。均为二层建筑共67栋,象我们这儿的联体别墅,只是房间距大些,绿化好些。60平方米的房子,月租仅一个汉堡包的钱。那儿供人参观的房间,还是500年前的式样。如果福格尔家族把它拆了,盖成20幢高层建筑,住户可增加十倍。但福格尔家族的历史、家族的荣耀、家族的传承就到此为止。有谁会不远万里来参观这现代高层建筑?因此维护历史古迹和文物,不需要任何创新,只需修旧如旧。更不用从别处把鲁肃生物墓“迁来”。如果把孙权、周瑜、黄盖……的墓都“迁”来,这儿不就成了三国公墓了吗?我很赞成“过度开发历史遗产等同破坏”的观点。